課堂改進小結

——XX學年第二學期改進小結

國小低年級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都會發現:有些孩子不懂得認真去聽別人的講話,表現在課堂上是不能專心聽教師講解,經常走神;小組討論,不會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自己講話時旁若無人,大聲喧譁,別人講話時聽不進去;不會與人聊天,不能雙目注視對方,與別人談話時常常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態度。主要表現為:不善於傾聽老師的發言,不善於傾聽同伴的發言。相比較而言,後者更為嚴重一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當某個學生髮言時,其他的一些學生往往是兩手東摸西摸,或是轉過頭去看著別人,請他說說聽到了什麼,他根本就回答不上,似乎別人的回答和他沒有關係,而不注意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其實這些孩子不知道傾聽也是一種參與學習的過程。如果養成了這種不良的傾聽習慣,將成為學生以後學習的絆腳石。

基於以上原因,我認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以下策略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1、教師不僅要以身作則,樹立平民榜樣

教師不僅要以身作則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還應抓住有利時機以傾向性的語言暗示樹立平民榜樣,引導學生:“瞧,xx今天聽得多認真呀。”“xx不僅認真聆聽了別人的發言,經過思考還有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這樣,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師身上,給其他同學指導了傾聽的方法,對接下來要講得內容接受質量會達到最高。

2、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

當學生髮言時,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老師都要專心地去聽,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班中有一個學生,特別喜歡發言,但他的發言,說到點子上的次數很少。我從沒有厭煩表現,總是耐心聽完,有時稍作點撥,有時用簡潔的話幫助他概括出主要意思,再反問他:“你講的是這個意思嗎?”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在學生的心裡留下痕跡。教師那專注的神情、傾聽的姿勢會像底片一樣印在學生的腦海里,並在日常的言行舉止中顯現。學生也會從不敢發言到敢發言,直到積極發言。學生漸漸會知道如何發言。

3、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學生身上有無限的閃光點,老師對待學生髮言,要首先看到他的閃光點,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激勵為主批評為輔。這樣學生無形中就接受了這樣一個暗示:聽別人發言,首先應找自己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次再去指正。對於問題難度較低的,可以讓學困生回答,並且加以大力表揚。學困生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添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原來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

4、用肢體語言來激勵學生

姿勢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教師應該首先作出表率,教師在傾聽學生的回答時,有時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種手勢來表示感情。有時,對學生一個真誠的微笑就如同說:“我關心支持你”。豎起大拇指、ok的手勢、放鬆的動作或簡單的招手等,教師表達的這種信息在師生之間造成了一種親切感。

5、憑藉多媒體投入傾聽

多媒體教學集光、形、色於一體,既直觀形象,新穎,生動,適時恰當地運用,能激發學生認真傾聽,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生滿懷喜悅地去學習,對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中套用課件、錄音等方式講述數學故事和數學小幽默。聲畫同步產生的強大衝擊力,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在主動的視覺與聽覺的浸潤里順利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