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能手個人小結

b、 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慧型,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慧型、交際智慧型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 “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那么,怎樣把各學科滲透到語文中去呢?

a、把音樂融入語文。 如在教《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中,在進入拓展練習環節時,我要求學生以《海底見聞》為題寫一則短文。同時,我是這樣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像的:邊放課文錄音,邊放一曲有海浪、海鳥、海底動物叫聲的自然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這樣他們仿佛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景色,摸到了形狀各異的礦石,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之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寫下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朗讀與唱歌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輕、重、緩、急之分。在教“出息”、 “講究”等輕聲詞的讀法時,發現學生讀不準,不管老師怎樣講解、示範,效果都不好。後來我突然想起輕聲詞的讀法與附點音符的唱法相似,都是前音讀得重且拖得長,後音輕而短促。於是,我就先在黑板上寫下“3. 2”教學生唱準,然後再在“3”音下面寫上“價”字,在“2”音下寫上“錢”字。讓學生照唱法讀一讀,果然學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最後老師再總結附點音符的唱法與輕聲詞的讀法之間的相似之處。學生一聽恍然大悟,輕鬆地掌握了輕聲詞的讀法。

b、把美術融入語文 。例如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一文,在導入新課時,就用投影顯示三個學生在校長、老師和科學家的號令下進行逃生實驗的景象,再通過聲情並茂的談話激起學生的求知慾:“這個實驗我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著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聰明的孩子你能告訴我們實驗取得成功的秘密嗎?此時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狀態下進行學習,效果極佳。如《陶罐和鐵罐》一文的教學,文中插圖可與對話文字結合教學,用投影顯示畫面、文字,然後指導學生透過陶罐和鐵罐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深入剖析,聯繫上下文描寫,體會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從而揭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