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度下學期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3月15日、19日,徐崢嶸老師和韓琳老師參加武漢市“課內比教學”活動,兩位老師在學校備課團隊的協助下,精心準備,沉著應戰,均取得市二等獎的好成績。。

4月23日,李文熙老師參加了武漢市教育書法學會組織的“國小寫字教學優質課比賽”,她的課《突出長橫》,被評為市寫字優質課一等獎。4月26日,李愛玲老師參加了武漢市語文閱讀課競賽活動,她執教的《刺蝟》一課,被評為市閱讀優質課二等獎。

老師們秉承學校“校本教研,團隊合作”的工作作風,在學校課內比教學活動中,各個教研組的老師們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相互研討,互相聽課,及時交流。市區賽課活動,在學校校長室統籌安排下,分管中層幹部與學科骨幹教師組成了教研團隊,與參賽老師所在教研組的老師一起共同研究,精心設計和準備。這些成員在完成繁雜的日常工作的情況下,犧牲了大量休息時間幫參賽教師備課、聽試教、評議研討、製作和修改課件、準備教具……一幕幕緊張而忙碌的情景,再現了武漢國小人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貌。一節課帶動了一個教研組甚至是一個學科教師的參與和研究。

3月12日至20日,我校還承辦了武漢市課內比教學的賽點工作,在為期5天半的比賽中,我校各部門協調賽務工作,無論是從推選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和學生代表的慎重 ,還是從安排賽場、調班和接待的有序,都表現出武漢國小人的熱情與周到。在這次活動中,我校共有31個班的語文老師組織學生參與了本次活動,學生們在比賽課堂上表現出的良好素質,受到了選手和觀摩教師的普遍讚譽。 同時,我校老師們積極本本次活動中,積極聽課,在聽課中吸納,在學習中思考,老師們從中感受到深厚底蘊對於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總之,一學期來,語文老師們通過參加市、區、校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促進了學校教研團隊的建設,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化了“課內比教學”的成果。

(2)認真組織教育教學論文比賽活動。

本學期,武漢國小和武漢第一寄宿國小聯合舉辦了第五屆爭當“教育教學能手和後勤服務能手”暨“課內比教學”論文評比活動,老師們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將理論與平時的教學反思相結合,全校語文老師均參加了這次活動。(3)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活動。為了激勵老師們多讀書,讀好書,5月份,我們將語文中心組優秀團隊的獎勵經費為每位語文老師購書共達百餘冊,發到老師們手中。5月11日下午,學校還組織了語文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活動由章玉娥老師主持,韓琳老師談了自己是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的,何禕、蘆茜和蔡菁老師介紹了三年級開展的“故事爸媽進課堂”的做法,梁濤主任就教師讀書作了具體的引領。 閱讀,讓老師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讓老師們的專業素養更厚實。兩年來,我校教師積極推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專項提升工程”。老師們在此過程中,不斷豐盈著古詩文的積累,同時提升了對“20+20”的課例研究水平,實現教學相長。3月7日,章玉娥老師執教了區"20+20”之誦讀教學展示活動。她執教的《竹里館》一課,將大家帶進了高雅、深幽的詩境中。不僅打動了學生,更感染了聽課的人。6月5日,徐靜茹老師在武漢市教育學會國小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辦的“國小語文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活動中,主講了展示課《清明》,她的課堂融入了對國小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的認識和探索,受到中央教科所專家和聽課教師們的充分肯定。(4)加強校際之間、團隊之間的教學研究交流。校際交流、團隊交流,是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重要歷練。開學初,何禕老師和徐靜茹老師,分別對對全區二、六年級的語文教師進行了教材教法報告。兩位老師在此基礎上,又分別對本校二、六年級語文教研組的教師進行了教材教法的交流,發揮了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對團隊之間的交流做出了貢獻。2月21日,劉延紅老師對三角路國小的語文教師們主講了五年級研究課《傻二哥》,並與五年級組的老師們一起在課後對這堂課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最後,三角路國小的領導對劉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的自主學習場以及五年級教研組集體備課的學習場而深受感動。3月27日,肖向榮老師赴黃陂港口國小,對該校的全體語文老師進行了《藏北草原》一課的說課交流,她的說課給當地老師耳目一新的感受,受到教師們的歡迎。5月4日,“武漢市國小語文特級教師與青年教師教學聯動展示活動”在我們學校舉行,活動由徐靜茹老師主持,在活動中,我校特級教師熊春萍老師展示了一堂別具一格的童詩習作課,童心在她的課堂上揮灑,想像的翅膀在課堂上飛揚,課堂生動活潑,孩子們寫出來的作品讓聽課教師們深受震撼。總之,無論是校際交流,還是團隊交流,主講的雖然是一個個教師個體,而每一個教師個體的背後,都離不開所在教研組的群體力量支撐。以上交流活動,得到了五年級教研組和三年級教研組的大力支持。同時,大家也在一個個助推過程中,實現與同伴之間的共同成長。二、 立足常規工作  夯實綠色教學質量學校一直將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回歸常態、打造高效童心課堂,都是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教學工作堅持“立足教學常規,回歸教學常態”的做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夯實綠色教學質量基礎,促進教師隊伍和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1、立足常規教研,回歸常態,打造高效童心課堂教研組的常規教研工作質量是打造高效童心課堂的重要保證。2月22日,開學伊始,學校就召開了教研組長會。各個年級的語文教研組長對本學期的教研工作有了清晰的規劃和美好的願景。一學期下來,各個教研組的工作深入紮實地開展,並取得良好的成效。一年級組的研討是日常的、隨機的,同時也是最實在、最有效的,老師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我們基本上每篇課文都使用漂亮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上好每節課。組內老師看到好的文章會相互推薦,見到好的教學方法互相借鑑,發現“金點子”大家互相分享,遇到疑惑和困難一起斟酌商量。收穫的是教師,得益的是學生。二年級組圍繞“童心·故事·成長”的主題,以研究課為依託,展開專題教學研討,營造高效的童心課堂。教學設計上貼近兒童,將流程簡單化,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相結合。尤其是,老師們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將每一個樂園中的寫話教學,以及課文中可以用來練筆的點,就成為了老師們教學研討的重中之重。三年級組的教研工作,積極加強與別的教研組之間的互動。開學初,與二年級組互動,交流家校溝通;學期中,還有與同年四年級組的教學互動,聽課學習;學期後半期,也有與四年級的教學互動,聽課評課;還有在學校語文老師會上,交流讀書活動。四年級教研組充分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做到高效最佳化。組內的老師們從觀念入手,反思這些年來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已有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之處。發現我們的語文教學對文本的分析和感悟的較多,學生真真正正獲得的閱讀方法不夠,學生的閱讀能力始終形成不了。因此對於學生的閱讀策略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了。結合課標,這學期重點在讀懂邏輯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常見的表現方式這些方面進行閱讀的策略指導。努力實現由內容分析的閱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閱讀教學的美麗轉身。五年級組追求備課高效。 按照計畫,我們組兩周備一個單元,每次備課都有主講人。堅持以“單元學習要點一覽表”為集體備課抓手,將主備單元閱讀教學內容的“雙基達成目標”、“文本核心點”、“閱讀訓練點”、“讀寫(說)結合訓練點”在集體備課時研討。 在設計課後作業時,將課文中的雙基訓練點滲透到作業中,集體研討,這樣以來每個班級的作業做到統一。六年級組的教學研討將《語文課程標準(修改稿)》和《武昌區六年級學生學業達成標準》及教材的學習貫穿始終,繼續研究校本教研專題《關注言語形式,感悟文章情感表達》,教學中不僅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寫了什麼,說了什麼,更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是怎么寫,了解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方法和形式來表達情感的。組裡的每位老師緊緊圍繞本組研究專題解讀教材、思考策略、設計教法、反思教學。各個教研組所表現出的濃厚的研究氛圍,踏實的研究態度,真實的課堂呈現,強烈的成長願望,讓我們看到了教師們紮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專業素養,看到了各個教研組和而不同的研究特色。2、立足常規工作,強化過程,夯實綠色教學質量教學常規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猶如“一條直線”串聯著每一個教研組,每一位老師…… 搞好教學常規工作不僅需要學校科學有效的管理,還需要發揮每個人的能力,創造交流的平台,分享教學常規工作中的得與失。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常規工作有效、持續的發展。本學期開學初,我校被武昌區教育局定為教學質量免檢單位,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更感受到這份信任背後的期待與我們工作中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針對學校新的發展時期教育改革的需要,結合對常規教學工作的思考,共同約定自主管理制度,以利於持續良性教學機制的運行,以利於年輕教師的教學工作儘快滿足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以利於所有教師自主管理其常規教學行為。在新學期語文教學計畫下達會上,我們從計畫、備課、上課、批改、考試、質量分析、聽課、摘抄、反思共十個方面,提出了《語文教師常規教學自主管理建議》。後來,學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自主管理建議》進行了修改與完善,擬定了《我們的約定》,發給每位老師。老師們對照《約定》中的33條參考建議,自覺規範自己的常規教學行為,尤其是年輕的老師通過學習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常規教學的一些基本要求,促進了常規教工作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