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學年度下學期國小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根據武昌區關於小學生學習常態過程性評價的有關檔案要求,結合我校學生學習實際發展狀態,5月23日,我校開展了二年級寫字情況的問卷調查活動。本問卷是在對學校低年級教師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編制的。本次調查真實客觀地了解我校二年級學生寫字的現狀,了解兒童對寫字水平的自我認識和評價。通過歸因分析,我們認為本校二年級學生寫字情況整體良好,但存在學生寫字發展不均衡、教師和家長關注寫字程度有差異的現象。這次調查,將促進學校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寫字教學與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全校師生的寫字水平。

期末階段,各學科精心組織了期末測查工作,進一步規範操作程式,探索科學評價方法。學校設立了患病學生特殊考場,對患有水痘等傳染性疾病在家休息的學生,實行任課教師送考制,消除家長對孩子缺考的擔心,讓這些學生安心在家隔離養病。

通過質量跟蹤、專項調查、教學測查等系列工作,更加增強了廣大教師的質量意識,更加落實學困生的幫教工作。通過對不同年級、不同級別常態下的教學質量評價、反饋,促進教師反思,理解“綠色教學質量”是通過科學、規範、自主、高效的教學過程體現的。

三、著眼學生髮展 , 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在學校童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老師們能正確看待學生髮展與學業質量的關係,注重學生素質培養,注重學生學習情態和持續學習發展的變化,為學生搭建多元發展的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延伸活動。

1、全員參與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我校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本學期,我校進一步重視“20+20”工作,強化督查機制,求實效。學校繼續將教師落實“20+20”活動的情況納入學校日常管理。每天值日校長和學校行政幹部按時檢查教師落實誦讀和書法教學情況,並將此項工作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核。整個學校“20+20“的工作做到了:

(1)計畫落實:學校以“教師工作組”的運行機制進行常規管理,語文老師是工作組的組長。開學初,語文老師認真制定了“20+20”工作計畫,其中誦讀安排表要張貼在各班教室的牆上,有利於術科教師的指導和學校行政的抽查。

(2)時間落實:學校把學生誦讀和寫字納入課程管理和學校作息時間表進行落實。同時根據學科均衡發展的實際需要,周一下午的寫字時間用於數學,3-6年級周五早上的誦讀時間用於英語。

(3)人員落實:每周二、四早上和每周一、五下午的時間為術科老師負責,其餘時間為語文老師負責。

(4)過程落實:誦讀方面,倡導每個孩子手上都有背誦情況記錄資料,鼓勵學生之間互備互查;寫字方面,教師可以每周安排兩次完成《寫字》教材的內容、安排兩次課本內的生字書寫。加強學生書寫技能和書寫習慣指導和訓練,促使學生提升日常語文作業的水平。為了調研學生對《書聲朗朗》一書的吟誦情況,促進晨讀效果的落實,4月17日至19日,學校組織了六個小組對各年級進行了誦讀測查。每個測查小組由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各小組在班級進行自查的基礎上,利用晨讀和寫字時間,分別對各班進行了集體誦讀測查和個別抽查。在集體測查中,孩子們精神抖擻地吟詠著,那書聲朗朗、金聲玉振的情景,讓我們感受孩子們在經年累月的誦讀中,正從有聲世界渡向文字世界,從文字世界渡向心靈世界。在個別抽查中,1至6年級的孩子們能熟練地背誦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長歌行》、《陋室銘》、《顏氏家訓》、《老子》等中華文化的精髓,學生在吟詠誦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 為了展示全體學生讀書和寫字的成果,促進學生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寫字習慣,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6月12日,學校在各個年級所有的班級中開展了作業展覽活動,全校各班教室走廊的牆壁上都布置有精美的作業展覽專欄,所有同學的優秀作業或書法作品,全部張貼在各班的專欄里。每個班教室門外的展台上,還整齊地擺放著一些學生本學期整套的優秀語文作業和數學作業。整個校園浸潤在字香墨海之中。一(4)班、一(5)班的同學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自發地去參觀各班的作業展覽。課間,有各個年級更多的同學走向不同的展區進行參觀學習。本次活動突出了語文作業和數學作業展覽的結合,突出了全體學生的書法作品展示和日常優秀作業展覽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通過本次活動,既展示了自己優秀的書法作品,又欣賞了別人的優秀作業,感受到了寫字的快樂。這兩次活動的成功開展,得到了全體語文老師的大力支持,在孩子們出色的誦讀展示和作業展覽背後,更是傾注了各班“20+20”工作組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