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2015學年度學校教學目標和思路

一、教學工作目標

1、XX年教學檢測目標:村小保18,爭17,創16;中心國小保18,爭16,創14。

2、村級國小:在期末統考中,六年級四科合格率65%均分65分,1—5年級全科合格率70%,均分70分;中心國小四科合格率70%均分70分,1—5年級全科合格率78%,均分78分.

3、嚴格考試,形成優良的考風。

4、完善教學質量評估辦法,最佳化教學質量評估指標。

5、一學年完成一本教研活動和論文專集。

6、常年開展陽光體育鍛鍊活動和班級學科興趣活動小組。

二、教學工作思路

1、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規範教學行為

教學工作常規包括:備課、授課、作業及批改、輔導與課外活動、考試、教學研究活動等環節。學校對教學工作的六個環節將作出具體的明確的規定和要求。教學常規考核採取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學生問卷調查和召開學生座談會等方式進行。

教學常規的考核:每學期期中期末兩次大型檢查,每月抽查。檢查與抽查實行量化登記,和問卷調查結果一起反饋給各教師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與績效掛鈎。

教學常規檢查材料為教案、學生作業本、作業批改記載本、聽課記錄,分數冊、質量分析表。

2、對學生的學習環節實行有效監控,使其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得到保障。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進行訓練、指導,使之得以培養。

學生的學習環節:預習、上課聽講、合作探究、作業、複習(小結)、考試。

做作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環節,學校將對學生個體學期作業總量(題數、練習次數)進行登記評估。

培養學生學習行為習慣:預習、記筆記、課後複習整理、獨立思考、按時完成作業、作業糾錯、單元階段性複習小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習方法不斷改進。

3、加強教學工作的計畫性及其跟蹤監管。保障教學進度、任務按時完成,保障教學內容落實。

在教研組領導下,制定學期學科教學進度計畫,各年級組教學計畫要統一,每個老師要細化到周課時安排。

提前一周設計集體備課教案,集體備課要四統一: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試。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提前2小時溫課,提前2分鐘到教室候課。

4、維護正常教學秩序,避免教學事故發生,發生事故得到及時處理。建立班級班務日誌,班幹部填報制度。建立當課教師當堂學生缺課登記報告制度。建立教學過錯、教學事故認定追究制度。

5、鑒於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建立並認真執行作業檢查通報制度。

學科基本的作業量必須得到落實。

對學科教師的作業布置與批改次數作量化登記。作業要全收全改,要督促學生按時交作業。作業批改方式可採取不同的方式。

教師要對學生做作業的習慣給予指導,嚴格要求: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驗算檢查、格式規範、書寫認真、按時完成。

6、建立個別輔導制度,培育優秀生,幫扶發展生。

7、嚴密組織考試。

考試具有檢測評估和練習訓練功能。

學校實行月考制度,每學期四次考試,秋季學期考試時間為:9月底,11月中旬、12月底、2月。春季學期考試時間為: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

8、建立並認真執行集體備課制度。集體備課每周一次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確定的主題、中心發言人。

9、制定青年教師發展目標,關心教師的成長發展。實施校本培訓,開展教學研究,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培養學科青年骨幹教師,提高中青年教師教學水平。

在中青年教師中開展業務學習。

堅持不懈地開展展示課、示範課活動。

展示課:每個教師每學期必須在組內上一節展示課。每個教研組每學期舉行兩次展示課。

示範課:每學期每個備課組就不同課型舉行示範課。

課題研究論壇:充分利用網路教研平台開展課題研究和教學研究。

寫教學反思或教學論文(周工作反思每周一次,小黑板展示,教學反思每課一次,教學論文每學期不少於一篇)。

建立聽課制度,開展互聽課活動(老教師每期不少於10節,中年教師每期不少於15節,青年教師與新教師每期不少於20節)。 

10、啟動第二課堂,成立籃球、桌球、羽毛球、合唱、校園集體舞、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