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科教學技能總結

時光荏苒,眨眼之間,四個月的實習生活悄然而逝。四個月,一路走來,感慨萬千,現在的我已記不起當初那課堂上青澀的自我介紹,第一節課的緊張。這段時光里我有過成功的欣喜,也有過失敗的苦惱,學生給過我歡笑,也讓我留下過傷心的淚水,這都是成長的印記。唯一確定的是,我們收穫了。

“農村心理教育就是一片空白,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找不到專業教師來引導”。一位在農村教育最前線的教師表達了他的擔憂。確實,由於農村情況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從目前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來看,各地對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和重視情況仍不容樂觀。我所在的xx二中也是這眾多學校中的一個,這裡並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到了這裡,我發現接觸的許多學生中都存在些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所以在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之後,我利用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機會給這裡的孩子們普及心理知識。

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我發現講完心理課容易,但真的讓孩子們從中有所收穫有所成長卻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心理這門課呢?作為一名學生心靈的導師,我們任重而道遠,下面是我的一些粗鄙的總結:

一、 備課還要備“學生”。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備好課才能上好課。作為一名“心靈導師”首先得“備學生”,了解國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很必要的。心理學家認為,國中學生正處於情緒不穩定的時期,伴隨著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往往處於矛盾狀態。因此以學生成長的需要為出發點,課前做一些調查,只有來自學生的問題,學生才會覺得真實,教學才會有針對性。這樣既不會無的放失,又可以為活動提供生動的素材。例如一節心理課《爸爸媽媽又吵架了》,就是來源於課前對學生的一些調查,此設計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家庭糾紛。

其次還得盡心備課,通過精心設計的環節或者過程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在活動中收穫,這樣會令教學效果比沒有充分備課的效果有明顯的不同。 一節“人生大拍賣”的課,我很早就開始籌劃這個活動,了解到青春期是學生們的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卻很模糊很不穩定,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有偏向的價值觀,所以必須在他們的價值觀形成的初期給以恰當正確的引導,以免誤入歧途。而且之前我經過了精心的環節設計和準備,比如說到家庭和朋友的環節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充分的思考,而且課下我認真地演練了活動的流程,所以課上取得了我都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

二、創設心理情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於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而是要通過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意義的活動,來造成個體內心的認知衝突,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實際地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對於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小小的啟發,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可見在“情境”中體驗是心理活動課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如何創設一定的心理情境呢?為了更好地創設課堂情境,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技術集於課堂,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同時,可以通過學生的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來創設一些比較貼近學生和真實的心理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真正能有所收穫有所體驗。在人際交往的“溝通”這個主題上,我通過用多媒體呈現和讓學生參與到情景表演中創設真實的心理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和體驗,自己去學習和掌握溝通中技巧,如做個好的傾聽者等。

三、  課堂活動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活動的形式應該是根據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定的。因為年齡限制,中學生的感性思維豐富而缺乏理性思維,決定了中學生心理活動要形式多樣、輕鬆活潑,例如遊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等等。

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真箇活動讓學生多想、多動、多做、多感悟,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述,只需要給以適當的啟發、引導、示範,要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活動,在活動中訓練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學會自強、自立、自信,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把活動中所獲取的體驗運用於生活實踐。這種讓學生自得自悟的方式遠比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有意義的多,體會也深得多,這才是心理活動要達到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