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學工作總結

一、認清自我樹目標

學校以《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為指針,以“五個嚴格”和“三項規定”的精神和區教育局基教科工作意見為指導,遵循教育規律,不斷規範辦學行為,深化素質教育。學校堅定不移地以“為學生的一生髮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為辦學理念,以“教育求本真,創意贏未來”為指導思想,以建設和諧文化校園為奮鬥目標,努力給學生創造愉快和諧的教育氣氛和環境。

學校現有58名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100%,大專以上學歷57人占98.3%,其中本科學歷46人占79.3%。現有中學高級教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42人占72.4%。教師素質優良,教師能自覺執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創新精神,有較高的教科研能力。學校現有骨幹教師21人,占專任教師的36.2%。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名教師、學術帶頭人1名;蘇州市教壇新秀1名;蘇州工業園區學科帶頭人5名;蘇州工業園區教學能手4名;蘇州工業園區教壇新秀10人。

近兩年學校發展,學校教師開始緊缺,需要新進一批教師,加上園區均衡發展實施的人員流動政策,也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機遇。

二、師資建設勇創新

學校加強教師文化建設,重視教師師德教育。通過開展師德教育,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熱愛學生的教師群體。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構建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訓機制。實施“工”字型教師階梯發展方案。制定教師自我發展規劃,建立教師自主發展,自我成長的的激勵機制。

通過研讀教育名師,走近教育名師,學習教育教學風格,學習課堂教學設計,創造性地運用、模仿,啟發教師的創意,提升教師的創造力,提升教學成效。學校於9月8日舉行了研讀工程啟動儀式,10月12日,召開了名師研讀工程推進會,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梯度設計,激發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提高了骨幹教師的競爭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全國noc大賽、全國中國小新課程課堂教學比武到江蘇省國小寫字教學優質課評比,教師頻頻折桂。

本學期,在華東地區(六省一市)第三屆課堂教學大賽上,英語學科獲特等獎,數學、語文學科分獲一等獎。論壇杯首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大賽中,數學學科喜獲二等獎。市科學課堂教學評比中,我校教師在園區獲一等獎後,代表園區參賽,又獲一等獎。

學校還大力開展教師教學業務培訓,教師每次參加外出培訓的涉及面不會太廣,為了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更能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教師參加外出培訓後,需在一周內完成外出培訓反饋,並發到學校區域網路——校務平台上,以此建立信息化教師培訓模式,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搭建平台。

為實現校內教師智慧資源的共享,改變教師之間互相封閉的狀態,減少教師之間的研究內容的低水平重複,提高同伴互助的實效,我們利用周三下午教研活動時間開展 “快樂成長講壇”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台,老師們在講壇中關注教育熱點,共享教育故事,剖析成長曆程,共賞名畫名曲,共享教育之樂,在交流中鍛鍊了自我,提升了品位,更主要的是對學校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有了共同的理解,對學校的發展形成了共同的願景。

三、質量管理思策略

我們認真貫徹全國及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改革和發展兩大方針,堅持依法治校和科研興校兩大戰略,從現代教育的要求出發,堅持和完善育人模式,以“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作為學校的發展模式,利用一切機會和教育資源促進學校內全體人員包括管理者、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在校內實施一系列改革,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規範課程管理,推進課程改革,嚴格執行課程設定實驗方案,按照要求開齊課程,上足課時,確保體育、藝術、綜合實踐(勞技、信息、校本綜合)的正常開展,三到六年級還每周保證一節外教課,並納入課程計畫中。

2.制定陽光體育運動計畫,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督查與反饋,確保學生每天的運動量,並認真做好記載和活動總結。繼續舉辦好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雙語節節、閱讀節活動,為學生的特長發展搭建舞台。依託基地建設,豐富活動形式(蟲蟲農場、菱藕研究所)。抓好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廣泛興趣(外聘老藝人、游泳課程)。

3.重視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發揮教師團隊協作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學生髮展為本,提倡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做到有效備課、有效指導和有效激勵。

4.開展有效課堂沙龍活動、有效課堂專題研討活動、有效課堂展示活動、七認真現場交流會,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提升校本教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