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學工作檢查評估總結

自XX年10月29日至11月14日,我隨開發區教育局教學評估組,對開發區一中等7所中學進行了為時4天時間的教學評估檢查工作。

我看到的:

以一中為代表的老區學校,常規管理規範,課程改革深入實效常規管理精細,課程管理實現了多元化,通過開設多種類型的校本課,為每一名學生搭建成長的舞台。

校本研修學術化,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提升教師的學術素養。“依託校本教研,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是我校深化課堂改革的重要舉措。學校採取了五步走的推行方法,即“理論學習——課例剖析——說課評課——課例實踐——教學反思”。各教研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不斷摸索,湧現出了一批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課堂教學體現了“三步五環節”的老師,特別是各組的教研組長快速成長,面對本組教師在課改中的困惑,能從理論的高度予以指導,成為學校課改的中堅力量。

教育科研網路化,學校建立了“三級課題”網路,即總課題——分課題——子課題,發布了《開發區第一中學三級網路課題指南》,旨在通過科學、嚴謹的課題研究與管理體系,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實現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發展戰略。

教學改革實現了全員化。教學改革已在一中全面鋪開,人人參與課改已經成為一種勢頭。他們的先進經驗是:一是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引領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二是積極發動,營造課程改革的強大輿論。三是中層領導率先上了課改研討課,保證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此外,學校組織各學科的骨幹教師和熱衷於課改的積極份子,組成了“課改先行者”團隊,成為課程改革的第一梯隊實驗者,使學校的課改實驗,在先行者的帶領下,得以快速步入課改軌道,提升了課改的工作效率。四是加強培訓,積澱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五是穩步實施,形成課程改革的基本模式。有模式但不模式化,從入模向出模過度,是我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策略。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運行,學校出台了《開發區第一中學關於“三步五環節”的管理規定》《開發區第一中學“三步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操作流程》,各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出台了《學科“三步五環節”操作流程》。六是“兩線並行”,全方位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一線是教研組層面組織課改主題研討課,一線是年段上組織的主題研討課。七是搭建平台,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八是典型引路,引領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鼓勵課改骨幹教師先行一步。同時採取全員講課,發掘典型的辦法,樹立課改典型,引領課堂教學的改革。九是綜合評價,激勵師生參與課程改革的熱情。針對學生層面,我們出台了《開發區一中生本教育學習小組建設及評價指導意見》。十是跟蹤聽課,全方位指導課改。在學校的強力推進下,學校課改已全面鋪開,實現了課改的全員化。

個別問題:個別學校教學檔案管理理念和管理工作還不夠到位,還沒有形成教學管理工作常態化意識,因此,看不到教學和教學管理的實時、常態化過程記錄。教學檔案建設重在常態,它反映的是日常教學和教學管理的常態化,是考察學校教學活動與管理工作的重要視窗。教學檔案資料略顯雜亂,缺乏完整性和規範性。個別學校教研活動有布置,有實施,但沒有總結提高性的材料;有的學校工作做了,但沒有留下工作痕跡;有的學校檔案資料歸類不科學,不能很好的提供有效利用。我們要加強檔案建設,提高檔案資料的規範性和利用價值。

個別學校課堂教學水平有待提高。有的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認識還很模糊。部分教師作業批改不夠認真,學生的書寫還沒有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個別教師的評語過於簡單,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從所有作業批語看,鼓勵性語言仍有待於探索。

我們今後的行動:

教育要按規律辦事。"常規"其實就是一種教育規律。教學工作中,借鑑一中、二中先進經驗從"常規"著眼,從"管理"入手,形成了常態機制。注重實質,淡化形式。

一是常規管理完善系列制度。在教學常規層面,進一步細化備課、上課、批改、評價等制度,並實現過程化督導。在教研活動層面,以教研製度為統領,落實周教研、教研組例會、集體備課、考勤與獎勵等制度;在教師成長層面,各校對教師的學習、聽課、隨筆、反思等明確要求。各項制度明確具體,在"質"上提要求,在"量"上做規定,使教師清晰的知道教學中"做什麼""怎樣做""做到什麼程度",起到了很好的規範和導向作用。

二是常規管理形成內容體系。常規管理的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三條線"。一個中心即以教學為中心,三條線即教學常規:備課、上課、批改、評價;學習常規:學習、研究、聽課、隨筆。把教師的學習常規建立教師業務成長檔案,與學生成長記錄雙輪驅動;一日常規:出勤、安全管理、其他。常規管理的內容使教師的日常工作有了主線,有了任務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