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2006年工作總結

在過去一年裡,我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全體師生員工群策群力、團結奮鬥,較好地完成了上級部門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

以德為首,狠抓師德建設和學生思想品德工作。 1、

健全德育網路,注重德育效果。 一年來,我們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育人為根本,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根據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制訂了我校的德育工作總體目標與規劃,建立健全了由校長任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和相關的德育工作常規制度,形成德育工作網路。同時層層分解成德育年度目標和學期目標進行逐項量化實施,取得了較好的創優效果。上一學年度,我校有1人被評為“省優秀科技教師”,1人被評為“鎮十佳園丁”,5人被評為“鎮優秀教師”,1人被評為“鎮優秀黨員”;20人被評為“校先進教職工”。全校共評選出“三好學生”26人,“優秀學生幹部”18人,“優秀學生”168人,“優秀團乾”8人,“優秀團員”35人。由於我校加強了學生的法制觀念建設,全年學校沒有發生刑事案件。 我們注重將學習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聯繫起來,把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學校的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充分運用廣播、電視、牆報等形式對全校師生進行宣傳教育。黨員幹部經常義務為教職工做好事,受到教職工的愛戴和擁護,起到了先鋒模範作用。在今年的市“文明生態示範村”建設捐款中,我校教職工積極回響,行動早、成效大,全校師生人人捐款,教職工共捐款項2900元。 2、

加強德育的學科滲透,多點切入德育教育。 我們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以語文、歷史、地理三門學科為德育教育滲透重點。要求其它學科也要有相關的德育教育內容。注重班級、團隊活動和勞動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長期開展學雷鋒等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好人、好事。近一年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成效顯著,共獲得國家級獎1項,省級獎2項,市級獎6項。我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明文規定班主任家訪學生數要達到班級人數的一半以上,並要求有日期記錄。同時學校積極與鎮派出所、法院、村委會配合,邀請法官、民警到校給學生上法律課,關心指導學生的校外活動。我們繼續對校園綠化、美化,進行環境育人。目前校園內綠樹成蔭,整潔衛生,教室內名人、名言佳句等宣傳設施完好、內容適時。 3、

聯繫本校實際,形成德育網路。 我校建立和健全了由校長負責,黨組織為核心的德育工作機制。使德育工作目標明確,措施落實。充分發揮班級、團隊的組織作用。各科教學有機滲透德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抓德育,形成網路。2006年度我校學生輟學率從2006年度的3.3%下降到1.5%。我們根據本校實際制訂和完善了《藤橋中學學生一日常規》和《藤橋中學日常禮儀規範》,明確規定學生不得跨越學校操場花欄和學生不得穿拖鞋上課,有針對性開展對學生的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公民義務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教育,使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生具備了良好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增強。近一年來我校沒有發生刑事案件,學生犯罪率為零,學生心理健康,沒有學生因心理偏差造成非正常死亡或出走。由於我們長期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學生到校衣著整潔、舉止有禮,紀律及精神文明風貌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二、

鞏固“普九”成果,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

繼續鞏固“普九”成果。 對於農村學校來說,“普九”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學校連學生都沒有了,如何談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在前幾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普九”成果。我們的作法是:(1)經常向鎮委、鎮政府匯報學校的“普九”情況,尋求鎮委、鎮政府和各村委會的支持,強化政府行為。(2)每學期初學生報名註冊兩天內,將未註冊的學生名單、地址、家長姓名分類造冊,採取分人包乾,責任到人的方法,組織教職工到每一位失學的家庭中了解情況,以減、免、緩交學雜費的方式,動員學生返校。(3)做好每日學生考勤登記工作,學生無故一天未到校,要求班主任立即到學生家中了解情況,防止學生中途流失。2006年度我校適齡少年入學率為98.5%,鞏固率為99.3%達到了“普九”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