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九年級教學工作總結

一、師資力量配備:我校九年級教師共12人,其中10人是多年從事九年級教學工作“老”教師、2人是新提拔的教師。在配備上都是精力充沛、樂於奉獻、積極進去的中青年教師。在教學中愛鑽研能力強,有一股子幹勁和創勁。缺點是不善於合作,有“個人英雄主義”傾向,面對弱生差科,不能很好交流,取長補短。在這上面吃了很大虧。本年度要好好吸取教訓。

二、教學進度安排:整體按兩個階段安排。

(一)第一階段教學工作

1、教學時間:2010年9月—2010年3月上旬

2、教學重心:集中精力紮實完成九年級新課教學任務

3、教學策略:抓課堂、抓作業、抓檢測,具體要求是:

①各科教師要進一步研究課程標準,結合近兩三年中考的命題趨勢,把握各冊教材體系和重難點,細緻挖掘中考考點,將考點滲透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只有練好了這一內功,才能備得準、講得準、練得準。②以課堂為主陣地,著力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教師備課時,要準確把握每一節課的知識點、能力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步驟、師生互動形式,既要紮實落實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又要使學生學得輕鬆有趣。③始終堅持每節必練。每一節新課,都應有配套的鞏固練習,練習題的設計必須精心挑選,重基礎,面上全,分層次,有梯度。學生練習的時間根據當節新課內容的多少,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當節新課結束後,也可利用當天的自習時間專練專評。總之,在保證進度的前提下,要步步為營,走一步,踩實一步,不吃夾生飯。

④抓實作業的上交和批改。作業要人人必做,人人必交,對於不交作業的學生,科任教師要做好督促和教育,絕不能放任自流。作業批改按照教務處制定的制度,在批改次數和質量上要嚴格要求。⑤抓階段檢測反饋。九年級堅持每兩周周清一次,時間安排在周五下午。周清的科目為三科,數、英必考,另外一科根據各科的需要進行商定。未統一組織周清的科目,任課教師要根據進度自行組織單元測試,年級組要檢查落實。周清的試卷要在周日晚自習及次周一早自習時間講評補錯(順序另排)。補錯完畢,教師要逐人檢查簽字。⑥每次周清、月考結束,科任教師要及時分析,及時診斷,及時反思,及時制定調控方案,及時進行查漏補缺。⑦狠抓尖子生的學科成績平衡。年級組將制定尖子生弱科提高的具體措施,並出台相應的獎懲辦法,採取有力措施,促使尖子生各科平衡發展。

(二)第二階段教學工作

1、教學時間:2010年3月中旬— 2010年6月22日

2、教學重心:系統複習,強化訓練,衝刺中考。

3、教學策略:三輪複習,夯實基礎,八次模考,查缺補漏。具體工作要求是:①2010年3 月10前各學科結束新課,並進行“一診”測試(摸底考試);各科任教師制定複習計畫,所用的複習資料全部到位。

②紮實抓好三輪複習。第一輪:本著“全面、紮實、系統”的原則,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第一輪複習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搞好全面複習。以課本為本,逐冊逐頁複習,認真鞏固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進行單元綜合訓練,實現知識的系統化、網路化、規律化。單元過關檢測應以低檔題為主,兼顧中檔題。同時各學科要根據自身特點,創造性的指導學生進行複習。第二輪:在鞏固第一輪複習的基礎上本著“深化、綜合、提高”的原則,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特別要增加套用性、能力性題目的訓練。在本輪複習中要認真實施分塊推進戰略,對知識進行歸類,以專題形式進行,要以“訓練”、“講評”為中心,練規範、練綜合、練技巧、練速度,要講難點、講疑點、講熱點、講思路、講方法,逐步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第三輪:在前兩輪複習的基礎上,本著“回歸、調節、升華”的原則,側重回歸課本,自我檢索,查缺補漏。在這一輪複習時間安排在一周左右,以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自我發現、再次總結為主。學生訓練以課本上有代表性的原題為主,也可以歷次模擬中的錯題反思為主,不宜有大容量、高難度的訓練,應努力使學生實現知識的自我回歸、心態的自我調節、能力的自我升華。③安排複習方法指導會和階段性教師聯席會,每一輪複習前、後都要集中研究、部署、總結,明確方向,把握重點,以便有秩序地推進。④強化體育訓練、理化生實驗、特長生培養,並組織報名、考試。體育訓練、理化生實驗訓練在去年我們已經有成功的經驗,今年要在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確保中招開局的勝利。⑤安排“迎戰中考百日衝刺宣誓大會”和考前“送考會”,營造氛圍。⑥組織安排好中招考試和繼續完成職專招生任務。

反思從教學進度來看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最主要還是落實不到位才導致2010年中招成績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三、複習資料選取方面:

在教材的學習以及後期集中訓練上,我九年級組主動購買一些適用的參考資料(大象考王、五年中考、金牌訓練等),認真研究。通過對各種版本的參考資料的學習研究,我九年級組逐步弄請了教材的編寫意圖,掌握了教材的結構規律,對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的把握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在教學中逐步使自己對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及知識之間的聯繫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從而在進行教學時能夠統籌安排。三輪複習中得以充分運用,經過後來實踐,發現過於追求全面和難題訓練是最大失誤,耗費了時間,陷入難再難練的怪圈,忽略了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