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抵押借款契約

擔保法第三十五條對重複抵押作了明確的規定。首先,重複抵押是指以同一財產或同一財產價值分別向兩個以上債權人進行抵押的行為;其次,重複抵押所擔保的債權累計不得超出抵押物的價值。從司法實踐來看,有時是以同一抵押物向同一債權人作數次抵押;有時是以同一抵押物向不同債權人分別抵押。筆者認為,貸款人在辦理重複抵押手續時,必須事先委託當地的評估部門對該抵押物進行評估,改變以往派員走馬觀花,用大概估計為憑證的作法,只有這樣,才能防止借款人(債務人)濫用重複抵押權,損害貸款人(債權人)的利益。同時,也有利於結案時便於執行,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二、借款契約中第三人提供抵押擔保效力的認定

在借款契約中,當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作為抵押人時,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債權人有權依照有關的法律規定以該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法律允許債權人依法處置抵押物來抵頂貸款。其主要特點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是可以依法處置由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抵押物。在借款契約中,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在司法實踐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借款契約第三人提供抵押擔保的,當貸款期限屆滿二年以上,有的案件期限屆滿甚至十年、八年的,債權人一直都沒有向提供抵押的第三人催收,而只是向債務人催收,類似這樣的案件人民法院都依法裁判債務人或第三人負連帶清償責任。筆者認為,借款契約中第三人提供抵押擔保的問題,其實也是債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的一種債權債務關係,既然是債權債務關係,雙方也得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對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的有關規定,那就是當貸款期限屆滿後二年以上(不包含二年)。債權人不向第三人催收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債權人向第三人追償的權利。即在貸款期限屆滿後的二年以上債權人不向第三人催收,第三人所提供的抵押擔保不能無限期的繼續生效。

三、抵押物的登記效力及幾種財產登記的法律要求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抵押契約應是要件契約。關於抵押物登記的效力,從擔保法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的規定看,我國擔保法對特定的抵押財產採取登記要件主義,而對其他抵押登記則採取自願登記對抗主義。所謂登記要件主義,即以登記抵押物為財產變動的要件,非經登記,不但不能對抗第三人,而且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發生效力。所謂自願登記對抗主義,是由當事人自願決定對抵押物是否辦理登記手續,但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如辦理了登記手續,則可以使抵押權產生公信力以對抗第三人。

在辦理財產抵押時,除需辦理登記外,還必須注意審查財產的合法性及不同財產抵押的特殊要求,才能保證財產抵押的效力。

(一)土地使用權的抵押。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了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共有三種形式:一是以出讓方式取得;二是以轉讓方式取得;三是以劃撥方式取得。在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時,因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擔保法對土地使用權可抵押的範圍也作了具體規定。如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可作抵押財產。”第三十六條規定:“以依法取得的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該房屋占用範圍內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同時抵押。”上述規定體現了房、地一同抵押的原則,其目的是保證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的統一,避免因當事人各方同時行使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而帶來的衝突。在司法實踐中對此原則應充分理解,才能解決房、地分別抵押所帶來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