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間借款契約種類有哪些

企業間借貸契約,是指金融機構之外的企業法人相互之間或者企業法人與非法人其他組織之間以及非法人其他組織相互之間所訂立的,由一方向另一方給付一定數量的貨幣,並要求接受給付的一方在約定的期間內歸還相同數量的貨幣,同時支付一定數量的利息(資金占用費)或利潤的契約。上述金融機構指銀行、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財務公司等。

根據《貸款通則》第61條的規定:“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變相借貸融資業務。”非金融企業之間的借貸形式總體上分為兩類,一是以借款契約的形式直接體現的借貸契約,二是非借款契約方式所形成的變相借貸契約。前者的表現形式是雙方以協定形式直接確定借貸關係,協定內容把借款數額、利息、還款期限、違約責任等都加以明確。有的還設定了保證、抵押等擔保條款,並有擔保人參與簽訂協定。後者的表現方式則比較模糊和複雜,大致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1. 聯營形式的借貸

當事人簽訂聯營協定,雖約定共同經營某一項目,但內容卻約定其中一方只負責出資和監督資金使用情況,不參與具體經營活動,不論經營項目盈虧,出資方均按期收回本息,或按期收取固定利潤。這種出資人不承擔虧損的保底條款被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認定為借貸關係。包括合作開發房地產契約約定提供資金的當事人不承擔經營風險,只收取固定數額貨幣的,應當認定為借款契約。

2. 投資形式的借貸

法律上的投資,一般是指取得股權並承擔相應的經營風險。但有的投資契約,投資者並不對所投資的項目或對被投資的企業法人承擔經營風險,也不以所投入的資金對被投資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無論被投資項目盈利或虧損,均要按期收回本息或固定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出資人所投入的資金並非股權而是債權,這種投資關係在司法實踐中被認定為借貸關係。

3. 存單表現形式的借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定》第6條規定,在出資人直接將款項交與用資人使用,或通過金融機構將款項交與用資人使用,金融機構向出資人出具存單或進帳單、對帳單或與出資人簽訂存款契約,出資人從用資人或從金融機構取得或約定取得高額利差的行為中發生的存單糾紛案件,為以存單為表現形式的借貸糾紛案件。

4. 票據形式的借貸

根據《票據法》第10條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係和債權債務關係。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對價,即應當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因此,我國法律禁止純粹融資性票據, 當前銀行承兌匯票一統天下,商業承兌匯票微乎其微。當然從釋放自有資金的角度講,通過簽發出票、背書轉讓實現的票據支付功能本身也蘊涵了融資功能,形成本質上的企業借貸。

5. 融資租賃形式的借貸

融資租賃是指有金融業務經營權的出租人(一般指金融租賃公司或信託公司)根據承租人對供貨人或出賣人的選擇,從出賣人那裡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承租人只有在契約期滿並付清租金之後,才取得租賃物的所有權。但在市場經營過程中,有的出租人並不具有金融業務經營權,其出資向借貸人購買租賃物後,在提供給承租人使用的同時,把租賃物的所有權也一併出讓給承租人,承租人只須承擔一次性或分期付清租金的義務。這種形式上的租賃關係,其實質是借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