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借款契約的處理

XX年6月,李某與某銀行簽訂了一份汽車消費借款契約,契約約定:李某向某銀行借款10萬元,用於向某汽車公司購買汽車一輛,借款期限為2年,每月歸還借款本息4500元。某汽車公司對該借款提供了連帶保證擔保。同時,某保險公司也在借款契約的保證擔保欄中進行簽章。借款契約簽訂後,銀行向李某發放貸款10萬元,李某則將該款用於向汽車公司購買汽車一輛,車主仍登記為該汽車公司。

簽訂汽車消費借款契約之前,李某與保險公司還預先簽訂了一份保險契約,契約約定:李某為投保人,被保險人為發放貸款的銀行,保險金額為11萬元。在李某未能按汽車消費借款契約約定的期限歸還借款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保險事故發生後3個月內,李某仍未履行約定的還款義務的,保險公司按保險契約的約定負責償還李某所欠款項,但以不超過保險金額為限。同日,汽車公司將李某所購汽車在當地公安局車輛管理站辦理了抵押登記,抵押人為汽車公司,抵押權人為保險公司。

借款契約到期後,李某未按汽車消費借款契約的約定向銀行歸還借款本息,至本案受理時,尚有借款本金6.39萬元及利息未予歸還。銀行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李某歸還借款本金6.39萬元及利息,汽車公司、保險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在於所涉法律關係的定性,其中最主要的是保險公司在案件中擔當的角色,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各方當事人所承擔責任的方式和順序是什麼?對此,存在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在李某與銀行簽訂的借款契約中的保證擔保欄內進行簽章,即成為連帶保證人,其與銀行形成了保證擔保契約法律關係,故保險公司應按照契約的約定對李某所欠借款本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且其在保證契約中的法律地位和汽車公司與銀行之間的保證擔保契約中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即汽車公司與保險公司對李某的上述債務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為保險人,其只有在投保人李某的行為致使被保險人銀行遭受經濟損失的情形下,才承擔保險金的賠付責任,而且其承擔該責任的順序應當在連帶保證人汽車公司對李某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之後。

第三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為保險人,其在投保人李某未能按約定的期限歸還借款且逾期3個月仍未履行的,就應當按保險契約的約定償還李某所欠款項,該責任為保險責任,與汽車公司應當承擔的連帶保證責任無關,故二者在履行上無先後之分。

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

[評析]:

一、本案所涉法律關係即契約的性質

本案為典型的汽車消費貸款糾紛,在當前的審判實踐中較為多見,借款人(購車人)往往以抵押、質押、向保險公司投保或第三方保證等方式為條件,向可以開辦汽車消費貸款業務的銀行申請貸款,用於支付購車款,再由購車人分期向銀行歸還本金、利息。此類案件以其涉及的民商法律問題的多樣性而使案情相對複雜化。在本案中,即涉及到民商法律關係中的五大契約,分別是銀行與李某之間的借款契約、汽車公司與銀行之間的保證擔保契約、汽車公司與李某之間的買賣契約、李某及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保險契約、汽車公司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抵押擔保契約。這些契約彼此交織、互為條件、環環相扣,形成當前汽車等大宗財產消費借款的主要程式,為拉動消費、搞活市場,提供了法律上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