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結題報告

③網路環境下社區中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

國家正加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社會環境比較複雜,對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產生影響的因素日益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趨勢。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兒童青少年思想品質形成和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組織形態的逐步變化,社區的作用越來越大,社區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社會組織功能。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指導青少年教育實踐,加強 學校教育與社會的聯繫。社區中的國小德育活動是以學校為核心,以社區為主體開展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就是充分挖掘、融合和利用各種社區教育資源,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實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社區是國小生接觸最直接、最能具體感知的生動形象的“社會”,社區生活是學生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土壤,社區內蘊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社區中的國小德育活動是建立在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基礎上。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輔助,以社區和網路為紐帶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針落到千家萬戶,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中。我校開展活動以來,通過在網上學習有關《千手觀音》劇組的報導,以及網上身殘志堅的人物事跡的報導,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與困難作鬥爭的信心。我校教師劉保群教授了《您好“千手觀音”》一課,知道邵麗華、張海迪、桑蘭等面對困境,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並了解我國的殘疾人,武漢市的殘疾人的數量。然後組織同學們到社區慰問殘疾人,並把他(她)們帶到社區中,在網路中了解殘疾人的事跡,鼓勵他(她)們同病魔作鬥爭。

江澤民在《關於教育問題的重要談話》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為了發揮社區德育教育資源,動員社區熱心關心教育下一代的單位和個人都來關心和支持新一代少年成長,我校以社區德育資源為依託,開展“我能行,我是社區小主人”德育活動。把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區共建活動為德育活動載體,把德育特色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挖掘社區德育功能。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實質上就是抓住社區這個領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鍛鍊學生能力,真正讓學生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區是好公民。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教師、家長、學生通過網路了解一些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在社區開展了一些活動。

類型 人數(人) 社區

環保  32  紅旗小區

扶貧幫困 14  南街社區

安全 138 章南社區

環保  21 新建社區

安全  46 鳳凰小區

安全 56  東安社區

扶貧幫困  21  黃茂社區

環保  31 文化社區

學生體驗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德育活動在社區這個大課堂中開展得有聲有色。並在校刊、校報上作全方位的報導。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是以12個實驗班(小班)為重點研究對象,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

1、課題研究的方法

網路環境下校園中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中的校園文化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學科活動是理論綜合法;班隊會活動是行為研究法;特色活動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網路環境下家庭中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是調查法和理論綜合法。網路環境下社區中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是行為研究法和調查法。

2、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擬定課題研究方案(見附屬檔案3),成立了課題研究核心小組

課題研究組核心小組名單

姓 名 性別 出生 年月 專業 職務 研究 專長 學歷 工作單位

……

主要參加者

……

還聘請了武漢市教科院丁軍、呂軍等課題專家進行講座,參加人是核心小組的成員及學校教師中的骨幹成員,一行32人參加聽講。2005年11月派教科室主任程旭東到無錫參加總課題組的年會。組織數名老師分四期在本校進行了知識的培訓。

第二階段是研究階段,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方案、理論培訓,通過查閱資料、分析比較網路德育活動和傳統德育活動各自的利弊。各子課題負責人蒐集整理撰寫論文材料,並擬定論文的雛形,開展階段性成果匯報,聘請專家指導,整理集結論,列印成冊。(見附屬檔案4)

第三階段是校內開展網路環境下的德育活動,接受專家評審,完善總結。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

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研究是我校全體人員參加,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二年來,我校一直堅持認真貫徹執行《國小德育綱要》並以此為依據,運用網路的優勢,寓德育於學校的全部工作中。

1、夯實品德課,明理導行時,加強網路的建設

在開齊開足思想品德課的前提下,我校電教設備投入也加大了,固定資產逾72萬元;電教配套用房、軟硬體設備日趨完善,教育手段現代化工程正在啟動。擁有投影儀、幻燈機57台,錄音機2台,攝影機1台,液晶投影儀3台,視頻展示台3台,彩電15台,586型計算機60台,並配備有多功能教室2間,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各一間,CAI課件光碟35張。學校“校校通”為課題科研人員儲備了豐富的理論資料,同時也為我校實驗提供了實踐的場所,保證了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2、參加人員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素質教育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高,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網路環境下國小德育活動中,教師培養了學生的學會合作、與人交往、創造思維、敢於質疑、獲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為了培養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我們在網路上放手讓學生去搜尋新知。

3、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的變換,通過課題的研究,同學們已經成為了校園德育活動的主人,不再是服從者,他們打開網路後給學校政教處提建議:綠化怎樣搞,把《守則》、《規範》編在一起,易記,使之成為君子學校的校規。評比制度的人性化使同學們樂於接受。興趣小組的興起,學生自己在網上找到合適自己愛好的項目,興趣小組在我校蓬勃興起。

五、課題研究的結論和討論的問題

傳統的德育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嚴重製約了活動的開展,加上較單一的活動形式,滿足不了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管理到位,人力、財力全方位支持,有力保障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率,我校以“科學性、激勵性、實效性”為原則,學校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針對學校開展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好“四個一”的學習活動。本課題融入網路後的德育活動研究,無論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視角調動了活動者以與的積極性。因此,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德育活動作為新的德育活動載體,是科技和教育發展的必然,同時促進了德育工作的跨越式發展。需要討論的問題: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生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他們在網路環境下無法完成國小德育活動,所以老師是只能向學生灌知識,而不是學生在知識中探究,從而變成了老師教,學生學的格局,這與新的課程理念是不相符的。那么,只有打破傳統的德育活動方式,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新路,完成德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