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聘失效模式的六大類型

許多企業只是對組織結構進行簡單微調,或者對部分崗位進行簡單合併調整,便拿出競聘。這好比在糟糕的土質里播撒良種,依然難以長出好的莊稼。競聘前,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和崗位重新設計、調整和規範,確保挑出合適的人乾正確的事。否則,搭一個傾斜的舞台是無法讓員工練習正步走的。 

四、職位說明書不清晰、不合理 

職位描述中除了所屬部門、主要職責、任職要求外,該崗位的薪資構成、職業發展通道、職位序列等重要信息也應該予以公布或告知。比如:一位生產工人自學了會計專業,通過了會計考試。競聘時,既可以應聘現在的操作崗位,也可以應聘會計崗位,而他的一個很重要的決策依據就是崗位的收入水平。一位學行銷的大學畢業生,剛到企業一年,既想選行銷部門,也想選企業的戰略策劃部門,他所考慮更多的是今後的職業發展問題。因此,競聘前,職位說明書的描述必須儘量準確,最好能將企業各類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規劃好。 

還有一種情況是職位說明書中要求的任職素質不合理,導致一些崗位形同虛設。 

任職要求必須結合崗位的需求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所提要求並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企業本身不具有吸引外部合適人才的能力,本企業內部也沒有相關的人選,則該崗位形同虛設。一個大型國企上市公司,曾組織公司內關鍵崗位競聘。其中新增的部門經理助理崗位都要求研究生畢業或中級職稱!這與該公司強調“能力和業績”的理念並不相符,而公司的研究生人數並不多,且大部分已經在重要崗位了。結果是1000多人的企業,有兩個崗位居然無人應聘!一位西部企業客戶組織競聘時對總經辦主任的要求是5年工作經驗和大學本科畢業,而該企業第一批本科生是5年前才招進來的!現在只剩下3人了,其中兩位也已經是部門負責人了。這樣,符合要求的人只有一個了! 

五、沒有足夠的候選人 

企業是個人才蓄水池,競聘提供一個展示平台,讓優秀的人才浮出水面。然而,有些企業事先並未評估自己內部人員的素質,把競聘當作解決人才緊缺的唯一手段。實際上,對於一些關鍵崗位,企業放眼望去,的確沒有合適的人才時,競聘並不是一個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一個規模在400人左右的國有企業,準備對所有中層幹部做競聘上崗,然而,目前最薄弱的生產和銷售兩個部門在企業內部很難挑出合適的人選。如果這兩個崗位拿出來競聘,估計能聘上的還是已經50多歲的現有負責人。對於企業內部無合適候選人時,應採用外部招聘或獵頭服務,否則經過大規模和複雜的流程選出來的還是老面孔,不但無益於企業的工作開展,還使員工對競聘的有效性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