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個人工作經驗

**縣法律援助中心於**年8月份成立,為縣司法局下屬股級事業單位。直到20**年我上任之時,我縣法律援助工作跟其他兄弟縣市一樣,依然處於探索階段,沒有任何有價值的經驗可以借鑑,一切幾乎需要從零開始。加之由於我縣農民比重大且大多文化低,縣域經濟滯後,民眾生活條件差,交通便利外來人員多,多數民眾不懂得法律,更不知道怎樣利用法律去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作為上為政府排憂,下為百姓解難的法律援助工作,就成為一項拾遺補缺、可有可無的工作。

上任伊始,我首先面對的是如何拓寬工作思路,提高中心人員的思想認識。我通過集中學習,使大家終於認識到,只要增加一份社會責任,法律援助工作是能夠解決大問題的;只要我們用真心換真情、用有為換有位,通過一件件成功的案例、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在百姓心中鑄起“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豐碑,就一定能夠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和威望。

上任第一年,我爬山涉水、走鄉串村地把法律援助材料和典型援助案件,向社會向農民尤其是弱勢群體進行了廣泛宣傳。經過近半年時間的努力,終於讓當地的老百姓對法律援助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由此,許多人才開始知道找法律援助中心來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糾紛。

XX年9月,一個雙手拄著拐杖的中年殘疾人走進我的辦公室。經詢問得知他叫張某,曾是陝西省府谷縣某電石廠的一個臨時工,在做工時因受命去維修橫車道上出故障的纜繩而掉下去受傷,頭部嚴重受傷、胸部骨折已成殘疾,幾乎喪失了勞動能力,且病情尚未穩定。由此引發妻子絕情出走及兩個未成年子女生活無著落到處漂流。他本人多次向僱主索賠,卻只在被迫協定的情況下得到少許醫療費。張某講的聲淚俱下、痛不欲生。我被張某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動後,立即受理了這個案件,並及時趕到電石廠了解情況。但是僱主以已經協定解決為由,拒不再出一分錢。我找當時在場的工人取證,可有的已另謀出路不知去向,留下的則害怕廠方刁難而拒絕作證,調查取證十分困難。我和同事上苛嵐、去榆林、到太原,走訪了十多個單位,尋訪了三十多個知情人,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最終取得了充分的證據,把僱主電石廠告上法庭。經過一年多的漫長訴訟路,當張某拿著獲得賠償的判決書時,激動得說不出話來。當張某通過我的大力幫助,通過強制執行手段拿到四萬二千多元的賠償費時,更是激動得滿縣城宣傳法律援助的好處。

兩年多來,我一共辦理各類援助案件50多件,其中類似上述疑難案件8件。

維護法援對象的合法權益,並不都要通過訴訟途徑實現。我通過工作實踐發現,有時候,通過調解也是保護其合法權益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同時,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糾紛,不但迅速簡便,而且可以很好地起到減訴息事的作用。於是,兩年多來,我充分發揮在公證處工作期間練就的調解本事,共居間主持調解解決糾紛並製作調解協定書18份,而且基本上都得到了履行。只有1件因對方當事人不履行協定而被訴至法院。最後經法院審理,因調解協定符合法律要求而被法院判決維持。

兩年多來,我向弱勢群體散發法律援助傳單近8000份,其中利用集會在街頭散發放5000份,利用雙休日上門發放3000份;解答諮詢200多人次,其中在街頭解答20多人次,上門解答30多人次;代寫協定、訴狀、申請等法律文書近70份,其中上門代書20份;調解各種民事、經濟糾紛17件,其中上門調解8件;上門回訪20多次。

經過艱苦的努力贏得百姓的一個好口碑,是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動力。為此,199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法律系的我,XX年離開為之奮鬥了五年,已經因成績突出被省廳授予文明公證處的**縣公證處後,便主動請纓,放棄經濟收入優厚的社會律師工作,承擔起振興**法律援助工作,發揮法律援助中心的基本職能,按期完成構築**法律援助大廈的基礎工程的重任。

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後,我幾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個到縣司法大樓上班的人,同時又幾乎每天晚上都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大樓的人。由於我幾乎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十個小時,而且雙休日從來都是正常上班,所以經常遭到妻子的怨怪。坐在辦公室上班期間,又往往是一方面前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另一方面法律諮詢熱線響個不停。

由於我縣地處晉陝蒙三角交界處,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加上連續五座功能各異的跨黃河大橋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條件,所以往來中轉的人多,外來務工的人多,由此而發生的交通事故賠償案、廠礦雇員受傷賠償案及婚姻家庭糾紛問題比較突出。我中心與此有關的案件占到所有案件的八成。如果政府沒有部門、沒有人來妥善解決問題的話,一方面影響**社會治安穩定,影響縣政府的形象,而且外來人員也會有看法。所以,積極從事法律援助這項工作,正能夠很好地利用我的專業知識;為這批需要幫助的民眾提供服務,也能引導廣大民眾依照法律手段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