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織廠安全管理經驗交流材料

依託都市的特殊環境,在市中心區域生存和發展,與城市功能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的中小企業,隨著都市工業的迅速崛起,成為××*經濟新的經濟成長點,並成為××*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潮流,脫穎而出成為的現代綠色園區的一分子。

“××*”的前身是×××色織廠,地處××*區膠洲路757號,占地面積5200m2,建築面積存5438m2。我廠由於連年虧損,入不敷出,面臨倒閉的境地。在集團公司和區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從XX年至今走過了充滿艱苦創業的舊廠房業態轉換的三步曲,園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XX年,被評為“三級”園區;在XX年,被評為“四級”園區、××*市企業安全生產綠標企業a級單位、又通過iso9001-XX質量認證體系和iso14001-XX環境認證體系等榮譽;XX年被評為紡織局“先進班組”、紡織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市勞動模範集體、園區負責人被評為××*區先進個人。

正如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園區業態轉換既沒有現成的拿來主義的東西,更不能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網裡?我們只能探索中起步,在調整中前進,一步一個腳印奏響租賃安全的三步曲。

然而廠房與辦公房是一個不同的概念,辦公涉及安全要素多,必須進行整體改建。“××*”與其他閒置廠房存在一樣的通病:一是我廠初創階段存在著設備設施老化,改造資金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人員缺乏;二是作為承租方的小企業大部分尚處在發展初期,普遍安全意識差,安全投網入不足,安全管理基礎不足,存在安全生產無人管、不會管、安全隱患較多的問題;三是存在著重經濟效益、輕安全管理,對引進企業“抓進籃里就是菜”,缺少必要的前期安全認證和把關,在招商的同時,也給園區帶來林林總總不安全問題,造成“先天不足”。

由於經驗不足,思路狹窄,光顧經濟效益,急於短期解決吃飯、看病問題,往往來者不拒。先天不足已造成安全硬體滯後,加上長期窩居在國企中,安全知識貧乏和安全意識落後。因而在園區日常運轉中安全管理和後勤服務中經常性顧此失彼。以至於對遠期調整和改造也遺留下的難以解決的癥結。

XX年9月起第一家客戶-----××*歐羅咖啡食品有限公司入駐園區,後來又招租了幾家印刷廠。先後有20家各類企業進場。不少承租方情況複雜,承租法人多變。一些單位入駐後用途發生變化,在生產經營中使用易燃易爆品,冒出較多的“三合一”,用火、用電、用氣遂心所,事故隱患上升。有些企業為了節約開支和方便,在生產經營的同一小天地里搭設小閣樓,供員工住宿,或用作倉庫。廚房和宿舍合而為一,在本不安全的廚房內使用液化氣鋼瓶,集聚了觸目驚心的危險隱患。我們如同坐在隨即噴發的火山上,心急如焚。

於是,我們感到該出手就出手。一方面對入駐企業加強監管和檢查,即刻對禁而不絕的三合一現象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整治。XX年,在××*區安監局指導下,在靜工集團公司的支持下,一併將迪臣製版印務公司、輝虹印務科技公司調整出園區。

另一方面從消除產生的三合一現象的基礎條件著眼,即投入資金進行硬體改造。舊廠房原先沒什麼煙管報警噴淋裝置、沒什麼機械排煙裝置、沒什麼消防監控裝置,僅有年久失修的生產貨用梯,本質安全靠什麼保障,靠改變基礎條件使“鹹魚翻身”。就此同步建設煙管報警噴淋裝置、機械排煙裝置、機械排煙裝置、並更新電梯,達到辦公大樓的應有標準。在裝修過程中,嚴格遵守下雨不開工、措施不力不開工、施工環境不佳不開工,做到無預兆事故發生的可能。如外牆立面裝修粉刷工程預期存在諸多隱患,為了不帶病開工,將隱患一一整改並通過安監驗收合格再施工,原預期一個月工期又延期二個月竣工。又如大規模換玻璃工程中,園區派專人全程跟蹤管理,督促檢查安全制度執行情況、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避免了一起又起事故的發生。通過治理,消除了一部分的安全隱患,使園區的安全生產環境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