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經驗匯報材料

4、手段上要創新。因“校”制宜,創新手段,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這是我們的又一體會。比如我區有一所國小校園面積小,學生人數多,年齡低,為防止出現擁堵踩踏事件,學校就採取“差時放學”和“教師導送”,有效避免了放學高峰時因人員擁擠而發生意外。再如我區塘溪學校實行了“安全首遇責任制”,要求學校任何教職員工只要發現校內有安全隱患、事故發生,就有責任和義務在第一時間盡力控制局面,並及時向學校匯報及時處理,如果袖手旁觀則要追究責任,這樣極大地調動了所有幹部職工的創安主動性。一次校外無業人員周某混入該校學生宿舍敲詐學生,正好被路過的廖老師發現,廖老師立即報警,死死拽住不法分子並將其交給趕來的警察,有效避免了學生被敲詐事件的發生。自實行“首遇責任制”以來,該校的校內安全事故發生率降低了90,有效維護了學校穩定。我們感覺,安全管理天天在講,天天在抓,如何常抓常新,花最少的氣力抓出最好的績效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安全無小事,責任重如山。這些年來我們在中國小校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一定要向與會的兄弟縣、市、區虛心學習,把大家好的經驗、好的作法帶回去,以促進我區中國小校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