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月活動典型經驗材料

我校在開展“素質教育月”活動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用素質教育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教育行為和管理行為,緊扣“生態與發展”這個活動主題,圍繞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我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態與發展的關係,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形成生態環保的學習生活方式,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升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是以育人為本全面促進全體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轉變觀念,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在各項教育管理中,要抓住“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的素質教育核心理念,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提高學生素質,積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

很多老師認為,學生只有把書讀好了,考到高分數素質就會高。但素不知“育好人”是前提,古語有云:為文先為人。更何況學生天天圍繞著分數轉,也會厭煩。因此我校始終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不僅重視抓好智育,更是把德育放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大力加強體美音、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我校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發展,制定了《立新中學學生髮展性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逐步建立起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內容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發展目標,全面評價學生素質發展的各方面,涉及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綜合實踐活動,以及興趣特長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作為評價的內容。在評價方式,不但重視終結性評價,更加關注形成性評價、過程動態評價。在評價方法上力求多樣化,在班上開展自評和他評相結合。學生操行評語,評價形式從單一向多元發展,內容注重個性和發展軌跡,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樣學生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教育,相互監督,相互提高。

特別是對一直以來的把考試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素質和老師的教學能力的做法進行了徹底的改革。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再以分數出現,而是以等級形式進行衡量。現在各學科之間不能跟過去那樣高分可以彌補低分,這樣學生更注重了均衡發展,老師教學目光更面向了全體,素質教育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能促使整個學校的教育

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影響學生。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高度重視,經過不懈努力,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設施建設上,學校投資大量資金,修建了校園文化長廊、規劃並逐步在建設植物園、開闢了綠色勞動基地,新購圖書兩萬多冊,這些為推進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環境建設上,以建設“環境優美、文化濃厚、恬靜雅致”的校園環境為目標,通過學校綠色植物造景、建築物合理規劃,文化用語的張貼布置,來塑造校園的整體形象,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