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經驗材料

近年來,我區農村社區建設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品質社區、和諧家園”的目標,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規劃布局,完善服務功能,落實經費保障,嚴格督導檢查,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受到了市、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一、我區農村社區建設推進情況

目前,我區正在建設的農村社區試點村有靳莊、何莊、劉莊、王堂、小趙等12個,正在規劃建設的新型農村住宅社區有4個,分別是商橋鎮中心社區(大閆社區)、商橋鎮和諧社區(小楊社區)、裴城鎮三丁社區、裴城鎮中心社區(蘇侯社區)。

其中,商橋鎮中心社區,規劃占地面積500畝,建設居民住房800戶,社區內文化廣場、學校、超市、衛生室、敬老院、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社區建成後,可容納周邊建制村800戶民眾入住,可置換復耕土地1000畝。目前,一期100套住宅的房屋主體工程已建至第二層;商橋鎮和諧社區,輻射周邊五個建制村,涉及總人口11050人、總戶數2280戶,建成區占地面積294畝,可置換出土地3606畝,計畫分五期建設,五年內將建成57棟居民樓。目前,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年底前即可完工。同時,該村對建成後入住社區並及時拆遷舊宅基地的民眾,按每分宅基地1000元進行獎勵,直接抵頂社區購房款,激發了民眾入住社區的積極性;裴城鎮三丁社區,規劃占地260畝,全部建成後可吸納本村及周邊建制村1000餘戶、5000多人入住。規劃設計以商業街為中心,向街道兩側延伸發展的整體布局,形成居住、經營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商住小區。目前,350米長的主商業街兩側門面房正在建設,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裴城鎮中心社區,規劃占地314畝,可供一萬餘人入住,社區總體規劃已設計完畢,正與土地部門協調做土地規劃設計。

二、做法成效

(一)合理規劃,健全組織,增強農村社區建設動力

1、健全組織,加強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將農村社區建設納入重點工作檯帳,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日程。今年9月份,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組織、宣傳、民政、財政、建設、國土、農業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抓好落實,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的良好格局。

2、開展調研,明確農村社區建設定位。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新課題,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工作貴在實踐、貴在創新。由民政部門牽頭的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小組,深入到各鄉鎮、村進行調研,以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民眾所思所想,徵求各方的建議和意見。同時,還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研討,共同研究制定相關規定,初步形成了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今年9月份,區委、區政府出台了《關於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通過農村開展社區建設,將城市社區管理理念向農村延伸,城市社區服務方式向農村拓展,城市社區文明向農村傳播,使廣大農村民眾通過農村社區建設共建共享和諧品質生活。

3、抓好試點,形成農村社區建設經驗。為積累農村社區建設經驗,我們選擇了12個不同類型的村開展試點,根據滿足“個體”需求的思路,確定了“一村一社區”的模式,把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切入點。從試點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同步推進。同時,我們又根據各鄉鎮實際及民眾意願,選定商橋鎮、裴城鎮作為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試點鄉鎮,規劃建設商橋鎮中心社區、和諧社區、裴城鎮三丁社區、中心社區等4個新型農村住宅社區。目前,商橋鎮中心社區、和諧社區、裴城三丁社區一期已初具規模,裴城鎮中心社區已完成社區規劃、土地等手續審批,年底前可動工建設;靳莊、何莊等農村社區試點村,新建或通過改造村委會辦公大樓建成的社區服務中心建築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級組織辦公室、黨建辦公室、警務室(綜治室)、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社區服務設施完善,為社區開展管理和服務提供了一個多功能、全方位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受理”的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極大地方便了農村民眾的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