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會工作經驗交流

城市社區是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地,處於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在城市社區由於企業性質、類型、規模差異,職工來源不同,大量外來務工者、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他們分散難以形成群體的力量,黨和政府的有關政策難以落實到位,受社會關心的程度較少,自我保護的意識比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成為各類社會矛盾反映比較敏感的集中地。如何增強社區工會工作的社會認同,提高工作規範化程度,擴大工會工作的組織覆蓋,核心是把握好服務這個社區工會工作的核心理念。

一、必須正視社區工會工作

面臨的三個現實性問題

隨著社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管理體制的變革,在社區這個新的領域中,社區工會組織在最大限度地實現各類分散、零星勞動者隊伍的組織化中,如何發揮工會組織特有的作用,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三個現實問題的困擾。

一是社會公眾對社區工會缺乏認知。社區工會組織組建工作正式推開時間不長,加之工會幹部身兼多職很難有機會參加學習和培訓,對工會業務知之甚少,包括工會幹部在內的其他社區幹部對社區成立工會到底乾什麼、怎么幹完全處於被動接受和應付的局面。

二是運行實踐對社區工會缺乏定位。目前的社區工會以轄區為工作範圍、社區工會幹部一般是社區的班子成員,直接受僱於各類非公經濟組織的工會委員等現狀存在較為嚴重的“僱傭”思想等,社區工會組織定位的不確定性,既讓工會幹部的構成結構不合理,又讓工會組織在勞資維權方面特有的協商談判、契約監督等職能難以體現。

三是上級組織對社區工會缺乏扶持。一方面是社區工會組建後在工作業務規範、服務對象研究等方面一時難以走上正軌,迫切需要有關組織加強指導,穩定幹部隊伍、提高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是社區工會經費籌措難的問題仍然突出,轄區內的各類企業工會經費收的許可權一般都在上級工會組織,其工會經費的留成和返還本身就有限,直接影響到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必須圍繞真情服務

做實做好社區工會工作

隨著“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體制的逐步建立,城市社會管理的重心不斷向社區下移,城市工會工作也必須實現重心轉移。

一是擴大建會建家,築就城市和諧之路。完善和壯大基層工會組織,及時調解各方矛盾已成為建設和諧社區的迫切需要。樹立“兩手抓,兩增長”的工作思路,即一手抓新建企業,尤其是外來招商引資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工會組建,實現組建率的穩步增長;一手抓街道、社區工會標準化建設,實現標準化覆蓋率的穩步增長,把工會的組織建設工作納入到透明、高效、智慧型化的軌道中。為讓工會組織深入人心,讓建家活動惠及職工和企業。當少數企業主對建立工會組織比較淡漠時,要推心置腹地和他們談心,告誡他們:不重視工會的老闆眼光短,不關愛職工的企業沒有活力。

二是突出維權理事,搭建工會維權平台。怎樣給一個城市營造和諧,孕育蓬勃生機和動人魅力,工會組織要把“維權理事”作為“以人為本,共築和諧”的具體事情來抓。社區工會可通過社區聯席會議,隨時就社區建設和發展職工的合法權益、職工的勞動就業、工資分配、社會保障、安全衛生、勞動保護、休息休假等問題,進行協商,提出解決措施。還可配合企業改革的進程,積極探索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網路,制定了調解工作細則和勞動爭議工作檯賬,積極參與企業改革中勞動爭議的協商解決。在轄區企業的改革中,社區工會應提前介入、積極反映職工呼聲,明確提出工會主張,在源頭上嚴把政策制定關,在操作上嚴把方案審查關,在程式上嚴把職代會審議通過關。

三是落實親民愛民,愛心幫困情暖千家。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停滯在社區,低保人員、特困職工、困難民眾的數量還很大,分布在城市社區的方方面面。做好他們的幫扶工作,是社區工會組織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在工作中,應結合社區建設實際,站在職工民眾利益無小事的高度,從關心職工生產生活實事入手,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凝聚各方面社會力量,牽頭組織開展以幫助解決困難職工再就業、生活、醫療、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入手的幫扶活動,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狀況,解決現實難題,激發起轄區民眾的進取心、自信心和相互關愛之心,樹立工會組織“為民辦實事,為民辦成事”的良好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