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一、邊聽音樂邊作畫

音樂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據說有許多畫家在作畫時喜歡聽音樂,一聽音樂就繳發了創作靈感,從音樂中得出新的創意。我在教《粉刷匠》這首歌曲時,也讓學生進行了邊聽音樂邊作畫的嘗試。我說:“你們聽了這么歡快的曲子,打算怎樣作畫呢?”一個學生忙說:“我想像的房子應該建在樹上,粉刷匠正往上爬呢!”另一個學生說:“我想像粉刷匠右手拿著刷子,左手拎著油漆桶,站在架子上正刷房子,房子應該是粉紅色的。”還有一個學生搶著說:“我要畫的房子是大蘑菇房,上邊還有好多漂亮的花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豐富的想像力好像插上翅膀在翱翔。我這時地引導他們說:“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那就動手畫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高興地說:“太好了!”大家按分好的小組邊討論邊分工:“你畫房子,我畫粉刷匠,他畫梯子。”只短短的幾分鐘,孩子們就在歡樂的和諧氣氛中完成美麗的圖畫,每個人都沉浸在愉悅之中。通過邊聽音樂邊作畫,孩子們的想像力和發散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不僅僅得到情感的體驗,還培養和增強了實踐能力。

二、通過表演和自編舞蹈體會音樂作品

音樂藝術的一個突發特徵就是具有音樂形象的不確定性,它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怎樣讓孩子去實實在在地感受音樂,不妨尋求一種良好的載體。於是,我就讓孩子們將學過的歌曲,通過小組的合作自編成舞蹈。這樣既繳發了他們自我表現的欲望,也使他們進一步感受音樂的深刻內涵的魅

力。自古以來,歌舞就是一對孿生姐妹,載歌載舞,更能體現藝術的真諦。我依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具有強烈表現自我的心理,按照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音樂教學的規律,將學生分成小組,指導學生邊唱歌邊表演,或將歌曲集體創編為舞蹈。例如:在學完《快樂的布穀鳥》這首歌之後,我借了一盤錄相帶,讓學生觀察小鳥出殼、飛翔、捉蟲的聲相,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而將觀察聽到的用動作表現出來。我說:“小鳥出殼,是一下子就鑽出來的嗎?你能表演一下嗎?”學生們爭著說:“小鳥一下一下把蛋殼啄破,才慢慢掙扎出來的。”說完還歪歪扭扭地學起來。我說:“聽一段音樂,音樂中有小鳥啄殼的描寫,誰聽出來了誰就跟著做,看誰表演的最像。”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們都盡情地做著動作表演,有的做出殼的動作,有的作飛翔的動作,有的學捉蟲的樣子。通過聽音樂學表演,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同時也更深地體會了音樂作品。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我還指導他們將《粉刷匠》這首歌創編為舞蹈。我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邊唱邊跳。開始,每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動作,沒有什麼創新的隊形。後來,我引導他們可以讓跳得好的同學擔任領舞,隊形也進行靈活多樣的變化。如:可前面一個人,後面五個人,組成一個三角形;也可圖成一個圓圈,還可倆人對跳。我最後說,現在可以比一比,看哪個組編排得最好,老師將有“金五星”獎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他們大膽地創編動作進行展示。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創造潛能發揮得這樣好,有的組排著隊揮舞著刷子,按著節拍點得意地走進來,然後又變換成三角形翩翩起舞。還有的組準備了道具,從家裡拿來刷子和小塑膠桶,頭上戴著帽子,四個人搭著肩隨著音樂跳進來,那種認真勁和活潑勁可愛極了。每個小組編排的舞蹈都具新異,表演也很到位,老師一一給以肯定和表揚。我深深體會到小組合作式的創編舞蹈更能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