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經驗介紹

三、摸底數,抓宣傳

為了系統、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全市農村勞動力基數,更好地做好農村勞動力輸出工作。我們通過走出去發展戰略,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加大信息採集力度,保證用工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同時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輸出摸底調查工作,各縣(區)利用已搭建起的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在各鄉鎮和社區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摸底調查工作。對富餘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技能狀況、性別、文化程度、求職意向等進行登記建檔。做到了富餘勞動力情況清、底數明,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正確引導外出務工人員有序流動,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輸出提供依據。有的縣還派人深入到各村寨,利用會議、廣播、張貼標語和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多渠道進行宣傳動員,向農村廣泛宣傳和講解勞務輸出的相關政策和意義。使勞務輸出工作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同時通過新聞媒體開設專欄發布用工信息,為廣大的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快捷信息服務。

四、抓培訓、促就業

各縣(區)各部門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抓好“訂單式”的培訓,為使務工人員“輸得出、留得住、掙得錢”,積極整合市內外培訓市場,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勞動力輸出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採取長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隨招隨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教育,重點從政策法規、職業道德、社會知識等方面進行培訓;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業”的路子,開展家政服務、民族舞蹈藝術、保全、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項目,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向企業輸出合格技術人才。市勞動就業局下屬的桑嘎藝術培訓中心,與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國家4a級風景區簽定培訓訂單,聯合開展以佤文化為主的民族舞蹈藝術培訓,學員就業率達95%。為具有民族技藝的農村青年找到了一條很好的藝術就業途徑。

五、樹品牌,促輸出

我市充分發揮“臨滄保姆、保全和佤文化為主的歌舞表演”的優勢,抓品牌戰略,鞏

固和拓展勞動力輸出市場,擴大勞動力輸出的市場占有份額,促進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家住xx市雲縣茂蘭鎮的19歲小姑娘郭字英,國中畢業後,經人介紹到廣州市作小保姆,她的僱主是一名有兩歲小孩的廣州市律師。郭字英到廣州一年多的時間,克服了諸多不適應的困難,學會了用國語與他人交流,學會了用燃氣爐、電飯煲、洗衣機等家政技能服務勞動。她每天能從居住地小區到兩公里外的幼稚園接送僱主家的小孩,並能獨立到農貿市場買菜,成了一名地道的“廣州通”。僱主高興地說:“雲縣籍的小保姆在我們所居住的加拿大花園小區有7-8個。她們純樸、踏實,僱主用著放心,在小區里口碑很好。希望臨滄市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力度,使更多年輕、勤勞、有上進心的小姑娘到廣州打工做保姆。相信以臨滄人的質樸和勤勞,在廣州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市桑嘎藝術團輸往廣東東莞常平的佤族歌舞表演隊伍,自進駐當地隱賢山莊後,每天表演兩場,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觀賞他們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陶醉於他們異鄉風情和全新的動感體驗。該團還先後到江蘇、青島、寧波等地進行慰問演出和旅遊宣傳促銷演出,並向廣西桂林的“樂滿地”、杭州的“野生動物世界”、廣州的“世界大觀”輸送了大批的佤族舞蹈表演人員,所輸出人員供不應求,已成功地為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煙臺市中華歷史文化園、雲南映象劇組等輸送了800多名以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舞蹈演藝人才。目前的司崗里藝術團、桑嘎藝術團、李江平藝術團等歌舞團隊成為我市佤文化產業的主力軍,他們的團隊分布在全國各地大中城市的劇院、公園、酒店等公共娛樂場所,通過舞台藝術的表現形式宣傳展示臨滄市豐富多彩的佤文化藝術以及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打造臨滄市以佤文化為主的歌舞表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