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闢建勞務中轉吸納基地經驗材料

##縣位於##省東南部,轄##鎮##個村,農業人口##萬。近年來,我們發揮口岸、資源、產業等優勢,做大特色勞務經濟,不僅向國內外輸出勞務,也成為較大的農村勞動力吸納縣。截止~年7月,已累計輸出、中轉和吸納縣內外勞務人員##萬人,##萬名縣域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創業,##萬名縣內非農人口及外埠從業者藉此走上興業致富之路,##逐步成為全省重要的勞務輸出中轉吸納綜合基地。

一、廓清發展思路,闢建勞務中轉吸納基地

1990年##口岸的開通,給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與活力,使##由封閉落後的農業縣一舉躍升為邊貿大縣。長期以來,我縣經濟外向化雖大幅提升,但農業發展相對滯後,~年,一產占縣域經濟的比重不足1/5,農民人均占有耕地僅5.4畝,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48.5%,增收步伐緩慢。經深入調研和比較分析,我們認為,象##這樣縣型小、農業弱的邊境口岸縣份,要想富裕農民,就必須“走出農業抓農業,面向境外謀發展”,將勞動力轉移做成產業、創出特色,進而拉動普遍就業、全民創業,同時,##壯大勞務經濟也獨具“三大優勢”:一是口岸帶動力強,居於我國東北振興和俄遠東開發的結合部,毗鄰俄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地區,邊貿發展活躍,人員往來便捷,是國內勞動力赴俄務工創業的適宜橋樑和最佳“跳板”;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初露端倪,域內有著發展黑木耳等“小品種”特色產業的特殊資源條件,進出口加工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一批吸納性、拓展性較強的產業加快興起,勞務承載能力與日俱增;三是外埠用工需求增大,俄遠東人口繼續下跌,勞動力供求缺口進一步擴大,空閒崗位已達50萬個,俄官方已明確表示中國建設者不可或缺,加之,境外投資合作步伐加快和國內大中城市崗位增多,赴外打工大有市場。綜合以上優勢,我們順應域內外勞務需求和百姓致富願望,集思廣益,結合實際,確立了“立足振興產業、廣拓市場、富裕農民,發揮龍頭地位和前沿優勢,促進跨國生產要素加速流動組合,內外互促,協作聯合,著力打造一批連線中俄、外向度高、關聯度大、承載力強的特色產業、優勢企業,聚集輻射,有序引帶,加快建成全省重要的勞務輸出中轉吸納綜合基地”的思路,為特色勞務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釋放前沿優勢,對外規模輸出中轉勞務

我們注重揚己所長,深度發掘口岸帶動功能和現實潛力,突出境外市場信息與地產農產品、域外資本與地利條件、國外豐富土地資源與縣內富餘勞動力三項優勢整合,促進勞動力成規模、跨區域流動就業,做大了對外輸出中轉勞務這塊“蛋糕”。一是繁榮邊貿經濟。抓牢口岸這一稀缺資源,引導帶動##萬餘人赴俄發“洋財”。壯大邊境貿易,有2萬多##人常年在俄從事經營活動。拓展境外市場,先後在俄烏蘇里斯克、海參崴等地建成##處以輕工產品、果菜、糧食為主的綜合批發市場,有1700多名農村勞動力在此從事境外行銷,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發揮親緣、人緣優勢,搶占境外勞務市場。##鎮4個朝鮮族村60%的勞動力長期在俄、韓、日從事跨國勞務,去年該鎮又通過邊貿公司向俄輸出勞動力##餘人,人均年收入1.2萬元以上;依託能人帶動向韓、日輸出勞動力##多人,人均年收入達到5—15萬元。二是做大跨國投資。引導邊貿企業聯合南方資金、技術和品牌,共同“走出去”創辦實業,目前,全縣已在俄境興建各類實體##家,投資額達##多萬美元,涉及輕工產品、木材加工及金屬冶煉、海洋捕撈、房產開發等領域,承載勞動力近千人。##集團分別與溫州達芙妮、盛宏達、伊斯利鞋業合作投資1.3億元,在俄烏蘇里斯克興建15條鞋業生產線,日產皮鞋、旅遊鞋##萬雙,僅此吸納溫州籍農民工##人,月收入均在XX元以上,創建的以境內生產半成品、境外組裝銷售為特徵的“##模式”得到全省認可和推廣。三是擴大對俄農業科技合作。##縣政府在俄租賃土地##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在遠東地區創辦##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勞務人員##多人,收入近XX萬元。在俄烏蘇里斯克、十月區等地興建勞務點##多個,耕作面積達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其中外地民工達2500多人,年人均純收入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