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縣大河鄉促進農民增收的做法及啟示

800餘本,使農民在技術上吃上了定心丸,改變了當地農民傳統的種養觀念。

㈣搞好服務暢環境,努力減輕農民增收的“擔子”。一是搞好服務,努力破解山區農民增收的瓶頸。農民要增收,必須破解資金、信息和觀念三大瓶頸。為此,鄉政府主動為養殖大戶協調小額信貸資金10萬元,目前已落實到農戶8萬元。養羊戶修建圈舍,國土部門只辦手續不收費,林業部門按優惠60%收費,凡種草的農戶,政府承擔40%的草籽資金。該鄉還多方籌資80多萬元開通了程控電話,並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養殖大戶馮學平花費4500多元把電話線從4公里遠的鄉政府拉到了家門口,解決了自己和周圍民眾通信難的問題。今年5月,鄉政府還組織部份村社幹部和農民共10餘人到陝西、巴中、蒼溪等地參觀考察,使他們學到了先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增強了農民的市場意識。二是落實政策,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他們深刻認識到農民減負也是增收,今年4月,在全鄉範圍內對涉農收費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頓,杜絕了亂收費、亂罰款行為。鄉上定期公開收費項目、收費情況和開支情況,村社也實行村務、社務公開,給老百姓一個明白。

㈤拓寬渠道促發展,努力加快農民增收的“步子”。一是充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資源優勢變成了經濟優勢。兩年共新引進企業5家,使鄉鎮企業總數達12家。同時,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完成了李家河鐵礦的資產重組,成立了宏達礦業公司,年創稅100多萬元,該鄉100多位農民成為了該公司的長期契約工。目前,該鄉工業企業年產值近1000萬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350多個,農民每年從企業務工收入達250萬元,農民為企業提供肉食品、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收入達10多萬元,還促進了運輸業、商貿業的快速發展。二是最佳化政策服務,鼓勵勞務輸出。政府成立了勞務輸出領導小組和勞務輸出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該項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蒐集務工信息,供外出農民參考

,避免了農民工的盲目流動。對外出務工農民全部登記造冊,實行跟蹤服務。對全戶外出家庭的土地,政府主動為其協調,實現了合理流轉,避免了土地撂荒。同時,還鼓勵本鄉農民外出承攬工程、開公司辦廠。今年,該鄉有兩位農民分別在外地辦廠,年收入都在

20萬元以上,有近200農民在兩廠務工,成為該鄉勞務輸出的主渠道。

二、幾點啟示

㈠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農民增收才有突破。大河鄉努力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解了山區農民增收的難題,解決了發展經濟,促進增收這個市場經濟新形勢向廣大農民提出的新課題。通過組織農民外出參觀考察,開闊眼界,創新了發展觀念;大膽破除“小農經濟”思想,開拓發展思路,樹立了結構調整觀;破除“小打小鬧”思想,樹立了規模經營觀;破除“小富即安”思想,樹立了加快發展觀,使全鄉農民收入持續、穩步增長。

㈡調整結構,選準產業,農民增收才有亮點。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事求是選準產業,是增加農民收入最現實、最有效的手段。大河鄉因勢導利,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選擇有市嘗有銷路、有效益的天麻、黃羊等項目進行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組織勞務輸出和發展服務業,堅持了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農業和非農業並舉,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