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尖子生學習經驗材料

在老師的精心培養下,我學習不斷進步,成績比較好。我主要做好四個方面:時間分配,計畫與反思,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為了鼓勵自己,現在談談我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體會。

一、時間分配

1、文理科學習時間的分配

文科重在積累,理科重在理解,因此文理科學習時間的分配要相應地合理安排。如語文、英語、政治史地等科目,可以選擇在早讀、午讀、晚讀、晚上睡覺前的時間段讀背記憶,並要善於比普通同學多擠出幾分鐘,且長期堅持。我們曾有好幾位同學,早讀比正式開始提前五分鐘,晚讀、午讀也適當延長時間,有計畫地背誦,且能長期堅持,結果文科成績都很穩定且也優秀。語文、英語比政史地更重要,因此分配給語文、英語的時間比重應更大。而理科,尤其是數學,則應安排一段較長的時間進行學習,以做題為主,並適當總結歸納。如大多數學成績優秀的同學,晚修的大部分時間都安排給數學,通過多做題,並從中總結方法規律,提高成績。

總的來說,文科利用零碎時間積累,理科應利用大塊的時間理解、做題、總結。並且需要堅持不懈。

2、適當安排時間放鬆

長期專注學習效率並不高,因此需要適當安排時間放鬆。每天下午放學到晚修的一段時間裡,要適當安排時間放鬆和鍛鍊。例如:慢跑鍛鍊,幾個同學在校園中散步,或打桌球等強度不高的運動。在放鬆過程中有意識地回憶當天學過的知識,並記下不理解的部分,在晚修中解決。如以前我常有幾位同學放學打桌球,強度不大,不影響晚修,也能鍛鍊,打球間隙便會有同學發問:“今天老師講的知識(或方法)我不理解,誰能幫忙解答?”於是便會有理解的同學詳細講解,或是幾個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3、周末安排

周末是總結一周學習的時間,因此,周末有必要回顧一周的所學,並加強理解重難點。例如:我通常會在周末翻閱課堂筆記,回顧知識點,並認真思考自己哪一部分已學會,哪一部分未學會,未學會的找資料上的相應練習強化,完成練習後加以總結,就能理解該知識點。此外還要預習下一周老師將要講解的內容,為學新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計畫與反思

計畫分近期與遠期。

近期計畫可以是當天計畫,每天早晨計畫一下當天自己文科應積累哪些知識,理科又應理解哪一部分知識,今天應該有多少收穫。如:可以計畫今天語文背誦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詩,當然是在理解原文基礎上的背誦;英語學習一個單元的單詞或學會某一語法;歷史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數學理解某一節內容或學會某一類題型的解法。有了計畫,則要具體認真實施,並在當天晚上睡前反思今天的計畫是否完成。若完成又有哪些收穫,未完成的明天如何繼續完成。

遠期計畫可以是月考或學期、學年為界定的一段時間內的計畫。計畫哪科達到怎樣的學習目的,達到怎樣的成績。考試成績出來後再分析成敗與得失的原因,成功則堅持成功的做法,失敗則適當調整計畫。如數學考好了,是因為這段時間堅持每節知識過關,堅持練習,則下一段堅持該做法;英語考差了,是因為閱讀失分多,則在下一段多安排時間訓練閱讀,多積累課外辭彙。

計畫需合理,反思要及時。成功的須堅持,失敗的要調整。定時定量,日積月累,才達到預期目的,才有真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