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開發農家樂旅遊經驗交流

為了貫徹落實好地委針對農村工作的實際而提出的“兩個加速,一個突破”這一工作重點,鄉依託地緣優勢,大力開發以“農家樂”為載體的“鄉村旅遊”,發揮當地旅遊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創建品牌旅遊鄉鎮,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和農牧民收入的新途徑增長。

縣鄉是地區周邊的中心鄉(鎮)之一,距市區21公里,全鄉現有人口2.7萬人,到年底年人均純收入僅為1652元。根據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到 年達到4000元的要求,我鄉認為,除抓好以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以小拱棚為主的瓜菜產業,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勞動力轉移外,鄉還要抓好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產業,才能確保鄉人均年增收600元,到 年實現人均收入4000元的目標。

一、鄉開發農家樂旅遊的優勢

鄉是旅遊產業的大鄉鎮,人員往來較多,具有發展農家樂諸多優勢。一是旅遊景點集中。5XX年無花果樹王、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庫克瑪日木石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王蔚事跡陳列館、百年古水磨、盛產墨玉的喀拉喀什河等景點均在鄉境內。二是交通方便。鄉政府駐地距市區18公里,距飛機場10公里,鄉轄各景點與千里葡萄長廊、烏魯瓦提風景區串成一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三是水果豐富,品種齊全。鄉獨特的水土條件,使盛產的核桃、無花果、石榴、木瓜、紅棗、青皮桃、葡萄、白杏、玫瑰花品質上乘、口感好,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喜愛。四是生態氣候條件優越、空氣品質好,依山傍水,植被綠化面積達到81.3%,是夏季度假避暑的好去處。五是民風民俗有特色,維吾爾民族小吃品種齊全,從事餐飲業的個體戶較多。六是部分農民已經建設一批配套的垂釣園等休閒區,具有農家樂的雛形,積累了發展農家樂的經驗。

二、發展農家樂旅遊的現實意義

農家樂是利用庭院、果園、花圃、農場等農業農村的資源優勢,吸引旅遊者,為旅遊者提供觀光自然、體驗農村、感受民俗、休閒娛樂等服務的經營實體。發展好農家樂旅遊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使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農家樂旅遊與農業密切相關,可以把當地的民俗風情、農產品等通過農家樂的渠道,轉化為經濟收入,促進城鄉交流與合作,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縮短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

2、為農民找到了一條增收門路,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非農轉移。經營農家樂旅遊大多是本地農民,其開發成本相對較低,大部分可以利用閒置的房屋和生產資料,具有投資少、風險小、經營靈活等特點。在本人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他人的增收。全鄉有富餘勞動力6800人,通過外出務工,拾棉花等方式已實現了勞動外出 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轉移4754人,現在本鄉從事農家樂服務的勞動力312人。

3、豐富旅遊產品,擴大旅遊內涵。與傳統的觀光型旅遊產品相比,農家樂旅遊活動包含更多的科技知識、農耕文化和鄉土民俗,可以提供更有特色的旅遊服務和旅遊商品,提升旅遊消費的質量和品味。由於農家樂旅遊開發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對廣大的鄉鎮工薪階層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大眾旅遊產品。

三、鄉開發農家樂旅遊的具體做法

鄉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和扶持。一是向農民大力宣傳旅遊業是朝陽產業,是無煙工廠,是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二是鄉政府還主動組織農民代表到北疆等農家樂旅遊開發經驗成熟的地區參觀學習取經,通過親眼所見的實例,來激發他們開發農家樂的信心和幹勁;三是同時,鄉政府在用地、用水、建房、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和技術資金支持,並協調工商、稅務、衛生、安全、治安等方面的主管部門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扶持他們先開業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