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愛的教育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現今的孩子,可以說是被愛包圍著的。大人們如衛星般圍繞著孩子這顆太陽,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幼稚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礎時期和主要場所,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我們的孩子克服缺點,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將來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因此在幼稚園向幼兒進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其中愛的教育是首當其衝。那么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滲透愛的教育?

一、讓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感受被愛與愛的快樂。

要讓孩子學會愛,教師必須先付出愛,先讓孩子感受到愛。讓孩子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學習愛。如晨間接待時在門口熱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頭、拉拉手歡迎他們的到來。我還有意識的尋找機會擁抱每一位孩子,分擔他們的憂愁,分享他們的快樂。一個深情的擁抱傳遞著我對孩子們無限的愛:包容、接納、關愛、信任、鼓勵。活動後休息時,找孩子談談心,對特別的孩子給予特別的愛,我們班聆聆從小缺少母愛,老師的關愛顯得尤為重要。午睡時輕輕的為孩子蓋好被子,夏天為孩子們擦汗,冬天給孩子做好一個暖和的被窩,每天幫女孩梳漂亮的小辮,離園時的陪伴、安慰等等細節,讓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老師的愛。

當孩子感受到被愛的快樂之後,老師可以在日常活動中創造機會讓幼兒體會付出愛也同樣快樂著。在幼稚園,要讓孩子學會愛同伴是很難的,於是我就讓孩子們從相互交往,相互關心開始。在開學初,我就讓孩子們每天帶一件小玩具來,在自由活動時交換著玩,孩子們在交換玩具中有了交流,夥伴間的關係也日趨親密。之後我又在每天的點名時,讓孩子們看看今天誰沒有來幼稚園,想一想他為什麼會沒來,是不是生病了,以激發孩子的同情心。久而久之,孩子們會問候那些病癒後來園的同伴了。午餐時讓孩子們幫助生活老師分碗筷、擦桌子等,過後在班上表揚他們能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斷地向孩子們表示謝意。看得出來,孩子們臉上充滿了滿足、快樂和成就感,真正體驗關愛他人同樣快樂著。

二、在各項教學活動之中滲透關愛同伴、關愛他人的愛的教育。

有意識的選擇一些有愛的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幼兒從中感受、體驗對他人的愛。欣賞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學習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激發幼兒同情心和願意幫助他人的情感,知道賣火柴的小女孩是那么可憐,孩子們的眼睛也紅了,許多孩子主動提出我們要去幫助她,接著我問他們:“我們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幫助,你會怎樣幫助他們?”通過孩子們積極的探討、交流、爭論,讓孩子學習關愛同伴,關愛他人,讓幼兒在文學美的薰陶下以美育德、以美育愛。音樂活動中感受愛,如歌曲《小螞蟻避雨》講述的就是幫助他人,相親相愛的故事,正如歌曲里唱的“我幫你,你幫我,世界更美麗!”

三、通過主題活動培養幼兒愛家人情感。

幼兒是在家庭的精心愛護下成長起來的,家人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無私的愛,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愛往往是呈單向性的,孩子們盡情享受家人的愛,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很少能主動去關愛家人。針對這我們可以開展“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活動,讓孩子們帶來自己與父母的合照,說說自己和爸爸媽媽去了哪裡,高興不高興。之後,結合識字教學“我最喜歡的人”請孩子講講自己最喜歡誰,為什麼?在講講說說中,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的好,喜歡之情油然而生。為了讓孩子們學會愛老人,結合了重陽節,教給孩子許多唱爺爺奶奶的歌,如“捶捶背”、“讓座”等,在歌聲中孩子們知道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活動過後請孩子講講自己是怎樣關心幫助老人的,教育幼兒相互學習。愛的活動必須在生活中延續,讓愛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