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信

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的確,當素質教育已經發展成為生命教育,而應試要求仍然具有一定市場的時候;在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加,而國民綜合素質的要求日益需要與國家發展相適應的今天,教育對未成年人的培養與塑造又遭受到各方指點與放大的情形下,如何堅守教育對提升人的生命的精神境界的信仰,成為了一個讓諸多班主任困惑的選擇。是成為激流勇進的弄潮兒,還是成為引領未來的“人的精神”的燈塔,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有鑒於此,在吸取了曾經舉辦“舌戰群儒,三國論辯”辯論賽的基礎上,結合如今高二(1)文科重點班的實際,開始探索實踐通過演講活動提升學生精神品質和人生境界。

一、循序漸進,逐步突破自我的心理壁障。

如何突破學生在正式場合敢於表達這第一關,我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也就是讓學生進行“三分鐘配樂朗誦”。學生選擇什麼樣的文章進行朗誦,可以反映學生學生在當下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同時也可以允許學生自我創作進行配樂朗誦。關於示範效應、音樂背景、多媒體背景、講檯布置和活動主持、攝像拍照方面,我也有意地引導學生朝著有品位、正式化方向發展。

起初,學生以為就是捧書朗讀而已,忽略了誦讀時的情感和身體語言的配合,我特意從網上下載了一些優秀的國家播音員和演員的朗誦視頻,如央視XX年XX年新詩朗誦會和《不朽》等視頻,讓學生觀察模仿、借鑑學習。

由於上個學期我推行了“月讀書有感計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野性的呼喚》《狼圖騰》《追風箏的人》《相約星期二》《達文西密碼》(或《觀世音密碼》)《穆斯林的葬禮》《平凡的世界》《圍城》以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和周國平、李澤厚、季羨林、宗白華、朱光潛等作家的散文以及《意林》《讀者》《詩文選粹》等雜誌,由於正在學習古代詩歌和散文,所以暫時沒有推薦這方面的作品。從學生朗誦的文章來看,他們大多選擇的是引導向美向善、人文情感的優秀散文,也有自我對當下的困惑和突圍。

在音樂引導方面,則有意識地從網路搜尋到一些典雅優美的輕音樂,諸如卡洛兒、班得瑞、神秘園和央視“電視散文”的配樂。我們現在的教育,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和教師的主導性作用,而忽略了中國古代“樂教”的風化作用,因為學生中當下流行的往往是情啊愛呀的歌曲、浮躁喧囂的打擊樂,而純音樂、輕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品味普遍不高,或者根本就是盲區。在活動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對於音樂的欣賞開始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僅不排斥高雅,而且以此開始有意識地通過音樂陶冶情操。

在多媒體背景上,我也從網上找了些唯美典雅的背景,後來又適當允許信息計算機課代表尋找一些圖片並進行有選擇地更換。而講檯布置上,也讓當天的值日生清潔桌面,並且放置了一盆不凋零的塑膠花。

在活動主持方面,放手讓文藝委員徐祥鳳開展。由於時間選定在周三下午的第四節自習課(同時也是教師集中會議時間)和周六下午的第四節班會課(由於教務處安排了周一下午第四節課的課程,所以只能推移)。開始的時候,文藝委員只是宣讀讓學生朗誦,自己站在講台旁,後來她開始將每次五到十個學生的朗誦內容和題目進行串詞,越來越朝著連貫鎮定的方面最佳化。

在攝影拍照方面,我也有意識地培養汪雅麗、繆玉萍使用數位相機,教授一些拍攝的基本技巧進行活動資料的收集。

經過一個學期的鍛鍊,每個學生都上了兩到三次講台進行朗誦,雖然大多學生仍舊不敢直面台下的同學,但在選擇音樂音樂、多媒體背景和鏡頭前,學生們起碼可以在講台上站住了。也有表現極其優秀的,如劉露,一開始就脫稿;如李捷,也能敢用不流暢的方言講話;如陳飛洋,用自己製作的flash作為背景深情朗誦;如許健冰,朗讀自己寫就的心聲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學生開始傾聽同學的心聲,學生開始尊重同學的挑戰,學生開始寬容同學的膽怯,學生開始用掌聲鼓勵與喝彩,學生也開始認識到活動對於自我能力培養和精神性格塑造的意義。同時,我也在觀看之後,適當地在私下裡對某些學生進行表現的點評和反映出的班級、個人情緒心理問題的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