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畢業創作開題報告範文

一、論文題目

論線條在油畫語言中的表現力—馬蒂斯作品中線的表現與研究

二、研究意義

線是視覺藝術的初始形式,是人們觀察和描繪自然的一種基本方式。繪畫藝術中的線條起到了描摹物象的外圍輪廓,為之勾勒骨架的重要作用。線條在東西方繪畫歷程中演變出了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繪畫的表現語言由此變得生動和充實,不同的畫家以風格各異的線條豐富著繪畫的語言。研究線條為深入研究畫家的創作個性,藝術樣式的演變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道路。

20世紀初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具有突出的意義,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實在的團體,但馬蒂斯在這一個解放色彩、探索形式創新的時代卻獨具代表性,他的素描和繪畫都不是簡單描摹自然,而是以線條來抽象地展現精神世界。他以他的線條創造了一種新的空間感知方式,對油畫技法的創新影響深遠。

今天,研究法國現代派畫家亨利?馬蒂斯的人是越來越多,要出新意並非易事。就個案研究,限於篇幅、個人能力及資料限制,筆者只能抓住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線條語言來分析研究,並把他“自由的精神家園”作為突破點。如今,在我們具體的創作實踐中,就如何使線條形式與情感精神同在;如何提高線條語言的表現力;如何體現時代精神。馬蒂斯的繪畫藝術作品都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示,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因此,對課題《解讀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的形式語言》的研究將有利於我們在二十一世紀裡,更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創作的多元性,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可見,中國油畫藝術應從本民族自身特點出發,在不忘“本”的前提下,以“拿來”的精神和勇氣有選擇地吸取國外文化藝術精髓,是大有益處的。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馬蒂斯和野獸派的出現,標誌著西方美術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一個“形式革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標誌是強調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獨立的地位。這些重視形式的流派通常被稱作“形式主義流派”。這裡所謂的“形式主義”,並非不要內容,不同的僅僅是側重點,猶如十九世紀中期文藝中的自然主義並非完全排斥藝術概括一樣。形式主義的側重點在於形式,忽視題材、情節、所述故事等屬於內容範疇的因素在繪畫中的作用。形式主義流派理解的“內容”是由形式傳達出來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感情和情緒,是體現在形式要素中的細緻、微妙的感覺。因此,這些作品往往一時不被大眾所理解,因為大眾的審美趣味和能力,遠遠比不上在形式上有特別研究的藝術家來得細膩和敏銳。但是,也正是這種思潮和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不斷地拓展著人欣賞能力的“接受度”,不斷地提高和革新著人們的審美趣味。

馬蒂斯和野獸派畫家們的創作成果,實際上是印象派之後法國藝術探索的一個總結,標誌著法國以至歐洲藝術中以唯物主義的反映論為指導的派別讓位於以強調作者主體的觀念和意識的主體論為指導的新思潮。當然,在此以後法國和歐洲藝術的發展並非完全按馬蒂斯開闢的方向前進。除了馬蒂斯這一類隨意、自由的寫意風格外,還出現了一種理性的、嚴格的幾何形畫風。它們相互排斥,又相互推進,使藝術愈來愈抽象化。在這個轉折中,唯心主義的哲學和美學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柏格森和克羅齊的美學觀念,曾經直接影響了馬蒂斯和野獸派。

柏格森在19XX年發表的《笑》的文章中說:“有人熱愛色彩和形,同時由於他為色彩而愛色彩,為形而愛形,也由於他愛色彩和形而不是為他自己才看到色彩和形,所以他通過事物的色彩和形所看到的乃是事物的內在生命。他然後逐漸使事物的內在生命進入我們原來是混亂的視覺之中。至少在片刻之間,他把我們從橫隔在我們的眼睛與現實之間的關於色彩和形式的偏見中解除出來。這樣,他就實現了藝術的最高目的,那就是把自然顯示給我們。”柏格森同時指出,另外一些人並不注意於物象的色彩與形,而反求之於他們自身,“喜歡到自己的內心中去探索。在那些把某一情感形之於外的萬千萌芽的行動底下,在那表達個人精神狀態並給這種精神狀態以外的平凡的社會性的言語背後,他們探索的是那個純粹樸素的情感,是那個純粹樸素的精神、狀態”。

從氣質上說,馬蒂斯即用色彩和形去把握事物的“內在生命”,又是漠視形和色而去追求那內心純粹樸素的精神狀態的藝術家。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善於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他提倡的“均衡性、純粹性以及清澈性”是最高的目的和境界,當形和色的表現妨礙這個目的和影響這一境界時,他可以捨棄形和色,如他在以勾線為主的素描與版畫中所做的那樣。馬蒂斯主張藝術的“均衡性、純粹性以及清澈性”,和柏格森的要求相吻合。這位哲學家認為,繪畫、雕刻、詩歌和音樂“應該除去那些實際也是功利性的象徵符號,除去那些為社會約定俗成的一般概念,總之是除去掩蓋現實的一切東西,使我們面對現實本身”。(這裡的所謂“面對現實”,是指現實的原始、內在的生命。)克羅齊在19XX年寫的《美學》中認為,形象認識是獨立的,不需理智、概念和邏輯的幫助。他說:“形象觀感就是對真實存在事物的感覺和對可能存在事物的想像二者無區別的混合。”

在克羅齊看來,純粹的形象包含著從真實中得到的感覺和虛幻兩個方面,而且這兩者彼此難解難分。這種形象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呢?克羅齊強調兒童心理,強調非理性的“原始的心理狀態”。這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迴避。這和馬蒂斯迴避社會的矛盾和動亂,排斥“麻煩和令人沮喪的題材”,是同出於一個思想體系。這也就是沃林格在其美學著作中所闡述的那種“抽離”的傾向,是文藝家們對社會的一種消極反映。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面臨重重危機,給知識分子的心靈投下了陰影,重物質、重機械,輕視精神、壓抑人性,

使人們對社會喪失崇高的信念。文藝家們不能從現實中獲得鼓舞和刺激去歌頌和讚美人生,便把精力用在探索形式如何表達感覺上。唯美的、象徵的、抽象的藝術便應運而生。這些含有消極思想傾向的藝術現象又包含著積極的方面:使藝術家更深入地探討藝術特點和規律,擺脫社會和心理的種種壓力,自由地抒發感情,把握和發揮創作個性。這些藝術以其精美的形式“撥動我們胸中早就在等待彈撥的心弦”(柏格森語)。王爾德在《意向》一書中曾經說:“審美是一種比理性更高深、且更富於靈性的世界。唯有從美的鑑賞中,才能到達如色彩感覺之類的精微的境域,它在個性發展上所具的意義,遠比„正邪之念‟更重大。”這一論述對於我們理解馬蒂斯藝術的特色也是有幫助的。不過,在含有唯美傾向的藝術家中,馬蒂斯的藝術是健康和明朗的,它不頹廢和神秘莫測,它精妙而不晦澀。因此,我們在指出馬蒂斯藝術所具有那個時代的一般特徵的同時,要充分肯定這位大師在世界藝術上的不朽地位。我們不必去責怪這位藝術家沒有去表現重大題材,因為藝術創造中最重要的不是題材,而是藝術家的熱情和真誠,以及在這種熱情和真誠中所體現出來的崇高和純潔的人類感情。恰恰在這一點上,馬蒂斯的藝術是經得起檢驗的,我們不應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所有藝術品都產生同樣的社會作用和效果。各門藝術有各門藝術的特性,每個藝術家有相異於他人的氣質和風度。馬蒂斯在重視人類的自然生活和本能生活,重視個人的創造價值方面所做的努力,對二十世紀西方藝術是有力的推動,對我們今天也不無借鑑作用。

四、研究方法及內容

研究方法:(1)觀察法 ;(2)文獻法;(3)經驗總結法。

研究內容:馬蒂斯認為觀察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要求得到一種效果。現代藝術中線條是至關重要的。線條可以突出、可以表意、也可以控制與整合整個畫面。馬蒂斯強調的是表達事物本質的線條—“如果我要畫一個女人體,我首先就要賦予她優雅嫵媚的情韻,不過我明白必須給她更多的東西。我將通過追求本質的線條來濃縮它的意義。一瞥之下,嫵媚會顯得不怎么突出了,可它最終會從有著更寬廣意義的、更富於人性的新形象中顯露出來。由於嫵媚將不是繪畫的惟一特點,它會不那么顯眼了,但是,由於它的生命包含在形象的總構想中,它將如往昔一樣存在下去。”54嫵媚是女人體的一個瞬間特徵,而這個瞬間包含在更本質的生命中,“通過追求本質的線條”來保存它,最後嫵媚就包含在了作品整體形象之中獲得了它的永恆性。所以,要讓線條這個繪畫語言元素髮揮其自身的作用。

五、論文寫作計畫:

09 年12月~XX年01月蒐集資料和消化資料。

10 年01月~XX年04月完成論文初稿。

10 年04月~XX年05月論文修改定稿。

六、論文寫作提綱

一、線條產生及其情感表達

二、油畫發展歷程中的線條

1.線條的定義

2.線條的音階

3.線條的節奏

4.情感的傳達

三、馬蒂斯“本質的線條”

1.曲線

2.直線和曲線

3.線的抽象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呼喜江著,論線語言在油畫造型中的作用,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4期。

2.高彥飛著,繪畫線條的審美意蘊,藝術理論,XX年12期。

3.董曉麗著,顏色與線條的遊戲家—亨利?馬蒂斯的繪畫世界,中國藝術,XX年4月。

4.滑僑新著,論馬蒂斯藝術作品的表現技法,許昌學院學報,XX年6期。

5.孫霞著,論西畫中的“線”,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XX年5月。

6. 李冬冬、楊林著,論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的革命性,新鄉教育學院學報,XX年4期。

7. 鄧太平著,淺談馬蒂斯的繪畫藝術,美術大觀,XX年9月。

8. 閔燕著,試論馬蒂斯油畫藝術創作經驗,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1999年12月。

9. 巴美芳、巴鵬飛著,線條—視覺形式的基本語言,安徽文學,XX年2期。

10.雅克?德比奇、讓?弗蘭索瓦?法弗爾、特利奇?格魯納瓦爾德、安東尼奧?菲利浦?皮芒代爾著:《西方藝術史》徐慶平譯,,海南出版社,XX年。

11.[英]赫伯特?里德著:《現代繪畫簡史》,劉萍君澤,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12.[法]安格爾著:《安格爾論藝術》,朱伯雄譯,西師範大學出版社,XX年。

13.[德]康德著:《判斷力批判》,鄧曉芒澤,楊祖陶校,人民出版社,XX年。

14.[法]波德萊爾著:《我看德拉克洛瓦》,毛燕燕、謝強澤,山東畫報出版社,XX年。

15.[英]弗雷德?奧頓、查爾斯?哈里森編:《現代主義,評論,現實主義》,崔誠、米永亮、姚炳昌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版。

16.[美]h.h.阿納森著:《西方現代藝術史》,鄒德儂、巴竹師、劉挺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6年。

17.[俄]康定斯基:《論藝術的精神》,查立譯,滕守堯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