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發言稿

這些學生,從國中生到大學生,他們應該算是有知識的人吧,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問題,他們得的是另外一種病: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質缺乏症他們有知識,卻沒有是非判斷力,他們不懂:什麼是尊重生命用現在最前衛的詞語來總結:他們沒有精神家園據數據統計全國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心理存在健康隱患的高中生為20%25%;大學生中則為25%30%多可怕的隱患,也就是說全國中學生與大學生中,患這類病症的人比例非常的高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的養成的青春歲月里,最離不開的基礎是“語文——文學”而這些在數理化等純科學的領域裡你是看不到個性、人格精神這些內容的

教了這么多年的書,我發現兩種學生是常見的一種接受了12年的系統的語文學習,但仍然沒有學會讀書——既沒有讀書的興趣,也沒有讀書的方向,更沒有讀書的方法與審美意識我稱他們充其量只能算識字另一種學生功課優秀,能順利考入大學,並且大部分是進修文科之外的專業,有可能,他們一生的人文功課,就是中學時代的這幾本教科書,所以他們才沒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才會有馬加爵這一類的優秀學子出現由此可見:高學歷≠高道德≠高素質甚至高智商、高學歷犯罪的社會危害比普通百姓更大,更可怕同意我的觀點嗎?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為什麼學習語文為個問題了在中學的歷程里,語文——文學作品,他能通過寫作者真實的生活經驗與心理歷程與你交流,向你展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的價值取向,怎樣活著才有意義……你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作者的精神家園,中學裡沒有哪一門功課是這樣的內容,在精神上為你做引領在我看來,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做人你不一定要踏入大學的門,可你必定要跨入社會的門,你可以不懂數理化,沒有任何特長,只要領工資會簽自己的名,但你不能不會做人,你可以失掉一切,但你沒能失掉尊嚴

所以,語文的第二個目的:教你學會做人,做一個良心不會枯萎的人,一個有人性的人,一個有語文文學審美的人,一個在文字王國里捍衛自己尊嚴的人在道德滑坡的社會中懂得潔身自愛,懂得自律的人

巴金先生在《燈》中有一句名言佳句:我們不是光靠吃米活著意思是我們還靠精神活著語文給你的,不只是精神家園的守護,還是生命質量的拓展我們追求的是生命的長度還是生命的寬度?套用網路流行的說法就是像活數量還是活質量?現當代朦朧詩人舒婷有一句話:你表達了自己,你才獲得生命去年暑假我去北京登長城,聽到有一笑話,說一小伙第一次爬上長城,面對總起來壯麗的景色情致大發,“啊,長城——”(你能猜到下一句嗎?周圍的遊客也在等呢,)“咋就這么長!”港台劇瓊瑤劇最讓人受不了的句式是“我好喜歡好喜歡你!我好想好想你的!”的“好好”句式,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愛情的美好,真是蒼白無力,又肉麻再來我們文學裡如何描繪愛情的美好,表達相思的句子: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時,莫倚樓……所以,學好語文將來用處大著呢,在座的各位,假如那一天來臨時別一片傷心寫不出……

因此,學好語文第三個目的能塑造人的氣質,提升人的人格魅力(板書)(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來自人性的真、善、美,是人格的終極追求氣質靠文學薰陶,模仿不來,一舉手一投足都能體現你個人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