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考察報告

四個方面。第二個標準是誠信。誠信是規範、制度、人品三者的有機統一,規範是誠信的基本內涵,制度是誠信的發展內涵,人品是誠信的本質內涵。建設誠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政治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保證,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特別是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大社會信用主體的共同努力。誠信與否,可以“與同類城市相比引進外資的數量、城市人文環境的優越與否、司法機關的公正審判程度和公眾滿意度”四個指標來衡量。第三個標準是有序。有序表現為一種良好的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和文化秩序。確立評價標準,一是有利於依法治市的統一規劃和領導,二是有利於依法治市工作的實際運作,三是有利於對依法治市工作的監督。

(三)運作方式由“活動型”向“理性化”的跨越

要突破僅舉辦各種法制宣傳和法制實踐活動為基本載體的運作方式,從總攬全局角度,在加強依法治市的實際運作方面明確範圍,完善“堅持黨的領導,完善社會條件,把握基本環節”的具體措施。依法治市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開展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但是,從整體上實際運作依法治市,還是要總攬全局,抓住帶根本性、長遠性的大的方面進行謀劃、運籌和實施。我們認為,市委作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者,不僅在依法治市決策中處於主導地位,而且在依法治市的實際運作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為了實現市委對依法治市的堅強而有效的領導,從推進富民強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全局統領依法治市的實際運作,主要是在最佳化市委的主體作用和領導方式、協調社會基本要素與依法治市之間的良性互動、抓住城市發展的關鍵環節綜合運籌三個方面,把握依法治市決策的實施。首先,市委對依法治市的領導方式,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幹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為此,要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和觀念;嚴格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善於集中黨和人民的意見和智慧;善於運用使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式變為國家意志的領導方式;嚴格要求每個黨員、特別是各級黨的領導幹部以及各級黨組織,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並保證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經濟、文化組織和人民團體積極主動地、獨立負責地、協調一致地工作;監督、支持人大處理好與“一府兩院”的關係,發揮好“協調各方”的作用;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把好向政權機關推薦重要幹部關。其次,市委從總攬全局的高度領導依法治市的運作,不僅要關注依法治市的作用在於為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基本要素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同時也要關注依法治市得以順利開展的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條件。依法治市必須依賴的社會條件,其自身無能為力,需要外在的社會予以提供,依法治市可以影響但不能創造這些條件。要推進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基本要素與法治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富民強市、加快發展”的價值目標,必須下大氣力完善依法治市的社會條件,為依法治市的與時俱進提供不竭的動力源。因此,一要推進經濟市場化,努力健全法制,實現公平競爭;深化行政改革,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和完善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增加就業。二要推進政治民主化,提升民主意識,完善民主制度。三要推進意識理性化,切實提高憲政意識、程式意識、平等意識、法律與道德結合意識。再次,圍繞“富民強市、加快發展”的城市發展目標,市委從總體上綜合運籌依法治市的實際運作,主要應就以下三個環節展開:第一是規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要建立科學的行政決策制度,改革行政執法制度,完善行政監督制度;第二是保障社會安定和有序運行,要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及時化解民眾矛盾糾紛,合理協調保護各方利益;第三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要創新政務模式,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最佳化政策環境,推進科技創新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建立人力資源機制,推進“人才高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