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提出以來的實施狀況調查分析報告

資料顯示,中國公民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7噸。與此相比,記者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已超出平均水平一倍,令人咋舌。天涯論壇上,凡是按照該計算標準算過的網友,多半碳排放超標。網友“微笑飄過”說:“當下社會電氣化現象普及,哪一個家庭的用電量不是過去的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樣的增速不免讓人心驚肉跳。”

網友“大師”說:“看著自己超標的數字,突然能理解馬爾地夫召開的水下內閣會議了,從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算算自己的碳排放量,是該引起注意的時候了。”

這樣的說法也許還不夠直觀,還無法讓更多人理解超標的碳排放量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在眾多網站公布的同一組數據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在25攝氏度常溫及標準大氣壓下,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間為556立方米。一個奧運會游泳比賽專用水池的大小約為2500立方米。在英國,平均每個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0噸,體積相當於兩個奧運會專用泳池。而美國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0噸,足以填滿四個半奧運會專用泳池。

低碳成為“兩會”熱門詞語

委員代表們倡導生活新理念

過高的碳排放量給普通市民和網友帶來震驚的同時,出現了令人欣喜的情況:在許多省市自治區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低碳”成為諸多代表和委員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辭彙。

“家用電器在不使用的情況下要及時斷電,燈泡換成節能燈可節能60%以上;每月清洗一次空調濾網,也能節能10%到30%;解凍食品時,預先將食品從冰櫃冷凍室移入冷藏室,充分利用冷凍食品中的‘冷能’。”江蘇省一位女政協委員這樣說。

“推行低碳生活,也會碰到不少阻力。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覺得省水、省電、省油太摳門,又省不了太多錢。而我們要向居民宣傳的是,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責任感的問題。”安徽的政協委員邢江霞說。

山西省政協委員吳欣表示:“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要改變人們那些習以為常的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有廣東省政協委員認為,對於普通市民來說,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大家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起,從生活的細節上改變,注意節電、節油、節氣,控制並減少個人的碳排量。

陝西省在今年“兩會”召開前,提出節約辦會的理念,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著眼於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把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發展理念……”與會代表提交提案的方式也與往年發生了重大變化,很多代表委員不再提交紙質檔案,而改交電子文本,這些變化都與倡導低碳生活的理念吻合。

許多知名網站的論壇里,已開始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貫穿低碳理念並身體力行的網友發帖稱:“建立低碳社區,開展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等活動,都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低碳’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應成為公民的自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