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組赴長江三角洲學習考察報告

(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展機制活

創新和完善管理體制,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科學地構築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接軌、區別於一般行政區的管理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寓管理於服務中,使政府的管理行為具有法制性、規範性、國際性。青浦區政府建立新城區投資公司、朱家角投資公司和青浦區投資公司,用三個公司來運做56.2平方公里的園區建設,通過市場來滾動發展。在資金運行方面,三個投資公司實行起步注資、逐步增資、銀行貸款、舉債建設發展模式,各公司通過自身土地出讓和開發建設進行資金平衡。在管理方面,成立領導小組,由區領導任組長,開發管理、重大項目、債務償還等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定;成立園區管委會,進行具體操作和運行;政府提出投資負債要求,政府財政不擔保,實行財務監管。蘇州工業園區建立全新的開發管理體制,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是園區的開發主體,由中新雙方財團等股東組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是管理主體,下設17個職能局(辦),工作人員面向全國招聘。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寧波市北侖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簡稱“北侖新區”。北侖新區區委書記兼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區長兼第一副主任,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北侖新區主要負責社會服務工作。

(四)強化軟硬體建設,發展環境優

築好巢方能引好鳳,修好碼頭自有船來靠。一個地區軟硬環境改善了,就一定會出現一個投資高峰。在硬環境建設上,六地區遵循“兩個先行一個調動”的原則,即規劃先行,市政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先行,充分調動和挖掘民間資源、社會資源,凡是願意到他們這裡投資創業的,都由當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礎工作,確保投資企業很快投產運行;下大氣力建設好生態環境,建生態城,打文化牌,增強對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的職能真正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以經濟環境建設為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0多億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標準;蘇州以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為契機,加快推進蘇州東部新城區開發和市域cbd建設,相繼建成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紅楓林、風之園等一批開放式景觀,新增綠地1700多萬平方米,建成各類商住房550萬平方米,隨著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科技文化藝術中心等50多項重大工程建成,環金雞湖地區正成在加快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在傾力投入建設硬環境的同時規範政務行為,提高服務水平,最佳化和改善發展軟環境。一是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投資環境,堅持樹立“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放水養魚,打棗不傷樹、讓利圖發展”等觀念,實行部門年終考核由企業打分評定辦法,堅決杜絕“政府開門招商,部門關門打狗”現象發生。二是創造主動熱情、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的理念,堅持“政府就是公僕、管理就是服務”、“人人是投資環境,個個是招商主體”,著力建立長效服務體系,推行服務全程代理制,從各個環節降低客商投資成本,確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錯不在自己身上產生,企業不在自己這裡受冷遇,提升一站式服務功能,嚴格實行社會服務承諾,形成“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三是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營造出“科學、規範、透明”的氛圍。四是創造優惠寬鬆、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在項目審批、財政稅收、海關物流等方面獲得相應管理許可權和優惠政策,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條件,形成“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