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澳大利亞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考察報告範文

據中澳兩國農業部的技術交流合作協定,由農業部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的旱作節水農業考察團一行5人於7月28日至8月10日在澳大利亞進行了旱作節水及保護性耕作農業專題考察。考察期間,在澳農林漁業部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和陪同下,先後深入到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可持續農業灌溉研究院、農業大學、農機生產企業、農場等部門參觀訪問,與有關管理、科研人員和農場主、企業負責人等進行了廣泛的座談和交流,並受到了他們的熱情接待,使考察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現將考察到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澳大利亞機械化旱作節水和保護性耕作技術現狀

澳大利亞全國具備灌溉條件的耕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15%,其餘為旱作農業區。為了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和提高土壤對降水的利用,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亞的農業科技工作人員探索出了農機固定道作業、免耕等技術體系。

(一)旱地農業固定道機械作業模式(controlled traffic)

在澳大利亞由於土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生產基本上是全程機械化作業,為了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各農場普遍採用動力在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業機械。同時,由於大型機械反覆在耕地上作業,損失了部分機械動力,會造成土壤壓實、不利於降水入滲等,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經過多年研究,昆士蘭大學總結了一套固定道機械作業模式。該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在農田中根據機械作業幅寬,所種植作物的行距等,建立一套定寬度的機組作業固定道,每次在田間作業的機組動力驅動輪和機具承載輪都在固定道上行走。

固定道自從1992年開始研究以來,到目前在澳大利亞推廣套用的種植面積大約有50萬公頃,固定道寬度普遍為3m。實踐證明,採用固定道作業可以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從而減少大型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功率損失(相當於減少油料消耗),增加田間土壤的蓄水能力,減少地表徑流,同時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可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昆士蘭大學與中國農業大學、山西省壽陽縣進行了這方面的技術合作,並在山西省壽陽縣建立了示範區,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二)土壤鹽鹼化的治理與水資源管理

總體上說,澳大利亞是一個水資源比較缺乏的國家,大部分農業區常年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歷史上由於在重點農業種植區,採用各種灌溉措施,對水資源的利用不盡合理,導致在一些灌溉農業區出現了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嚴重鹽鹼化的趨勢。為了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減少鹽鹼化對種植區生產的影響,目前在這些重點農業區採取了控制灌溉用水量,引灌水與地下水混合施灌及配套的排水措施。主要有:

1.嚴格管理控制灌溉用水。目前澳大利亞東南部水資源的管理採取了政府指導下的企業化管理模式。我們訪問了其中維多利亞州的goulburn---murray

water機構。該機構圍繞政府對當地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有關政策要求,在當地主要用水大戶農場主參與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的協調監督下,通過向管轄區內的用戶(主要是農場主)收取一定費用來進行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經營。該機構經過多年建設,在灌溉區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輸水和蓄水系統,實現水的統一調配供應和管理。每年該機構根據水資源總量為各用戶測算一個合理的灌溉用水量,為每一個用戶(農場)設立一個用水計量儀,限量供水。由於水資源屬於國家,灌溉農場打井取水也受到嚴格限制,需要經過水資源管理機構初審並進行鑽探和樣品檢驗之後,方可決定能否打井取水,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開採。該機構在控制用水總量的前提下,鼓勵不同水用戶之間相互轉讓用水額度,根據各自的生產需求調劑用水餘缺。

2.注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和技術發展。在澳大利亞部分實行漫灌方式的農場中,一般每一片灌溉地的低洼位置都建立一個蓄水坑,讓灌溉水自然滲排,這樣既減少了灌溉水的下滲量,又可以將灌溉滲排的水集中起來重複利用;在部分有條件的農場,大量採用大型移動式噴灌機械進行噴灌作業,主要是中心支軸式噴灌機械,作業效率高、效果好,也節約了大量的灌溉用水;另外一種灌溉方式是將灌溉水和地下鹽鹼水適度混合灌溉,即節約了引流灌溉水,又可以通過抽出地下水來降低地下水位;第四種灌溉方式是將城市污水經過部分專用耕地進行生物過濾處理,用於大田農業灌溉,該項技術目前正在我國天津市武清縣進行合作試驗。

(三)

免耕、少耕及保護性作業的研究及套用

為了減少對耕地表土層的反覆碾壓而帶來的物理性狀的破壞,最大限度地減少失墒,在澳大利亞農業生產中,大量採用免耕、少耕及秸稈覆蓋、倒茬輪作等保護性耕作技術。目前澳大利亞大部分旱作農業區的田間耕作基本上用翼形鏟取代了鏵式犁,進行不翻動土壤的淺松作業,疏鬆地表層10~15cm的土壤(播種時同步進行施肥作業),這樣既能切斷上茬作物和雜草的根系消滅雜草,又疏鬆了土壤,利於下茬作物根系的發育,另外還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