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法國考察的報告

法國的高福利制度為人民提供了保障,但也帶來了不少弊病。它造成產品的高成本和國際競爭力的降低,從而使法國經濟陷於長期的不景氣狀態,出現了高失業率。同時,福利經費赤字累累,難以為繼。法國公務員雖然待遇不低,但辦事刻板,加上法國政府公文繁雜,手續繁瑣。公務員的工作效率低下。但在法國現行的政治體制下,高福利制度難以進行根本的改革,如何消除它的弊端,這是我們必須引以為鑑的。

(一)法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法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於保證公務員的職業生涯,提高行政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面臨負擔過重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和企業負擔過重。法國長期以來形成的較高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使國家財政支出過大,企業負擔過重。據統計,法國企業的利潤中,各種稅收占21%,社會統籌占%,兩者合計共46%,即收入的一半被扣除。這樣高的比例,無疑提高了勞動力的成本,影響了法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2、人口老齡化使養老保險金支出越來越大。據有關資料,法國人平均壽命正在以每年延長四個月的速度增長。按目前平均壽命和60歲退休條件來計算,女性公務員要領22年的養老金,男性領14年的養老金。他們退休後所空職位又需要補充新的公務員,並支付其工資,老齡化帶來的財政支出增長是剛性的。目前,國家公務員在職與退休之比為2-

2.5:1,地方公務員在職與退休之比為3-3.5:1。預計到2011年法國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之比將高達1:9:1。法國國家公務員養老金支每年增加約6%。

3、社會保險金增長與通貨膨脹形成不良循環。由於社會保險費用業只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這無疑對通貨膨脹起到催化作用,又勢必導致退休人員實際生活質量的下降,從而要求提高保險金。如此循環,使法國政府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為了尋求新的出路, 法國政府於1995年底決定對公職部門養老保險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是:

①將享受最高養老金的年限由37.5 年延長至40年;②配合鐵路部門的裁員計畫,出台55歲提前退休政策。這兩項改革同時出台,立即遭到強烈反對。鐵路、捷運公共汽車部門職工舉行了為期四周的罷工,電力部門進行了一天的回響性罷工最終以政府暫時取消改革妥協。

(二)法國社會保險制度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具有啟示意義。

1、儘早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45年法國著手建立現代社會保險制度之時,正是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廢墟,經濟處於困難之時,但是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法國政府以長遠意識和膽略, 下決心建立全社會的保險制度,為法國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建立了各種社會保險基金制度, 隨著六七十年代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保險增值積累了相當雄厚的資金,儘管近幾年來法國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很高,人口老齡化嚴重,但因為有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並沒有發生嚴重的社會動盪。可見,社會保險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有重要作用,早抓早主動,越晚越被動。為此,我們要加快改革步伐,儘快實行三方負擔,形成社會保險金的多渠道籌集和積累機制,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