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法國考察的報告

政治家從選民利益或社會穩定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企業家必須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兩者的不一致是顯而易見的。時至今日,隨著福利制度的完善,兩者的矛盾日漸尖銳,高福利制度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成為法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近年法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除了國際大氣候的因素之外,還與此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從本質上說,福利制度實際上是一種“劫富濟貧”的制度,即通過稅收等方式,用富人的錢財來救濟窮人,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大鍋飯”制度。在一定的限度內,這種做法無可厚非,有相當的合理性。但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走向其反面。因為過重的稅收將會損害社會中最具活力的那部分人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有礙社會的進步。現代學者早就證明,公平與效率不可兼得,經濟安全與效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當然,公平與經濟安全是每一個社會都需要的,不可偏廢。但如何掌握恰當的度,在獲得適度公平與經濟安全的前提下不犧牲效率,卻是值得經濟學家深入研究的。

對法國福利制度的負面影響,不少有識之士早有察覺。1995年5月,席哈克總統上台伊始,就準備對它開刀。然而,政府的構想尚未付諸實施,就引發了一場全國規模的抗議浪潮,是年10月,全國500萬公務員與國有部門職工罷工示威,抗議政府的保險改革計畫。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政府被迫暫緩執行多改革計畫。後來,法國社會黨在選舉中獲得勝利,席哈克總統擬議中的改革尚未實施,就胎死腹中。席哈克總統改革計畫的失敗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體制方面的原因的。因為民主制度總是保護多數人利益的,削減福利經費的改革觸犯了多數人的利益,必然遭到他們的投票否決。即使改革可能對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有好處也無濟於事,因為絕大多數人是不會為了虛無飄渺的長遠利益而放棄實實在在的眼前利益的。更何況福利制度的改革還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那些充分享受現有福利制度好處的社會中下層人士,在福利制度改革後,未必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獲得補償,因而他們對改革持反對態度也就理所當然的了,這就是所謂“民主的悖論”。

民主制度的這種內在的缺陷,正是西方文明由盛轉衰的致命弱點。這一點,目前尚不明顯,因為法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正千方百計地力圖用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等手段保持它們的經濟優勢。但是,只要不糾正這個缺陷(事實上也不可能完全糾正),再過幾十年,它的後果就將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如果中國東南亞諸國能繼續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並且不重蹈西方式福利制度的泥潭,那么到21世紀中葉,環太平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夢想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