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義烏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2、堅持“放手養魚”,輕稅薄賦,巨資支持

義烏政府捨得投入,義烏批發市場大多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的,經營市場的利潤投入市場在建設、再開發,如此循環往復、良性發展。

為支持農民走向市場,在市場培育初期採取“定額徵稅”辦法,以50個攤位為一組,俺營業額大小大家坐下來評議納稅額,個攤位按確定的等級納稅。

為穩定經營人員長期在市場經營,解決其戶籍、購房、子女入學、治安保護等問題,消除了後顧之憂。

3、打通義烏國際通道,搭建更高的對外開放平台。

義烏建設了內陸“無水港”,使義烏成為繼杭州、寧波之後的浙江第三大物流中心,成為具有集散、儲運、包裝、理貨、分送等綜合功能的“始發港”和“目的港”。引進或申請設立了垂直管理的涉外經營管理機構,如海關、商檢、港務,使“義烏港”與港口口岸、邊境口岸無縫對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檢驗”、“一次放行”。他們於1995年創辦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已連續舉辦了xx屆,是由商務部舉辦的繼廣交會、華交會後第三大展會,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並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展會落戶義烏,使“文博會”、“旅博會”、“森博會”等越辦越紅火。鼓勵更多的內外資銀行、大中型商務服務類企業進駐,加快金融改革和創新,探索外匯管理制度改革,不斷推出新的金融產品。

總之,義烏的成功,領導是關鍵。有一位經濟學者說,義烏的經驗歸結一條,就是一個開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聰明能幹的商人。義烏的經驗對我們應該有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