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考察報告

就在這四月的春天裡在學校的幫助下我們來到上海國際化的大都市進行實習。上海被美稱為東方的巴黎。上海博物館更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由此開始了她的發展之路。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匯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塊,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

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新的上海博物館設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

上博的青銅器主要是晚清以來江南幾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傳有緒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後發現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數,如渾源彝器中的精華犧尊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時代的良渚文化細刻陶器,為稀見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館藏的特點。唐宋各代表性窯口的產品也都有收藏體系。至於景德鎮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獨到之處。上博歷代書畫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說。書法中,王獻之的《鴨頭丸貼》、唐高閒的《千字文卷》、懷素的《苦筍貼》等,皆為一代的傑作。繪畫中,唐孫位的《高逸圖》、五代董源的《夏山圖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於明清兩代畫家作品的收藏,更為當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門類的收藏,也成蔚為大觀。如錢幣、古玉、璽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規模,且名品眾多,自成體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陳夢家兩大家之精華於一身,世上實無人能出其右。少數民族文物的蒐集在綜合性藝術館中頗為少見,體現了上博海納百川的開闊胸懷和極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

浦東發展的前景:在我看來第一印象就是那是如此秀麗,上海的建築雖然高但是卻不失江南的特色那就是秀麗,建築有很多風格,更在有些老建築上看到中國古代的繪畫與雕刻。

上海市作為參加“能源緊缺體驗活動”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能源緊張,道路不算太寬,浦東人口較密集。上海的地所謂的寸土寸金。要充分利用到每一份土地,平面上發展對於上海的實況以不實際,所以在空間上給予發展,由於要建築大面積的綠地以不可能,但是又必須滿足人們對自然的要求,可以考慮在室內裝飾進行大面積綠華,不排除建造樓頂花園餐廳,更可以空出一部分空間專門進行綠化休閒。從而達到美化,清新空氣,節省空間等功能。對與浦東的老建築可以進行室內空間改造利用。而新的建築採用的風格應當統一化,與上海的歷史結合,但要有現代特色。作為上海新的經濟區,交通要作到第一,港口要大,因為那是中國海口及長江的黃金水域。有利於與外不的交流發展與建設,帶動整個長江三角洲經濟的發展。

對於上海科技管給人的感覺就是把高科技融入到現代建築中,尤其是可以把自然生態融入到室內設計有很大的創意,可以看出現代的室內設計已經漸漸把自然與生態相結合。

上海的金貿大廈是現代貿易中心,而即將建浦東成的世界第一高樓更是觸進了中國貿易的發展,即有競爭又會相互促進。從金貿的樓頂來觀察浦東新區,一派新景象,高樓聳立,更有東方明珠的美麗。交輝相映的燈火澄瑩著上海新區的風貌。對與在上海浦東兒時的感覺更加煥然一新,那時從浦西看浦東還缺少幾分韻味,而今這個高樓聳立的地方已經漸漸擔當浦東經濟中心的重任。新的形象更有大量的人口湧入,但是在浦東小住的我感覺與父母的生活卻有不變,更加覺得浦東缺少生活的氣息,上海的人文一直都是值得關注,而在浦東的人鄙棄了上海過去的陋習,給人新的商業氣息,走路是小跑。而上海的捷運下溫度過高特別是在這個季節,讓人煩躁。而讓我安心的是上海的志願者與清晰的標排,讓人清爽。浦東人性化的服務不如我的家鄉南京,我覺得這裡服務更好。所以浦東的服務應當更加人性化。而不是僅僅靠著路標與指示排。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上海豐富的經濟資源,是我國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