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上海、蘇、杭三地交警參觀學習考察報告

他們還通過大力推進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九大系統建設,整合指揮調度、信號控制、電視監控、電子警察、交通誘導、接處警等交通管理功能,運用自動檢測、電子監控技術實現交通擁堵等突發事件的自動識別和gps定位技術就近調度警力進行應急處置,利用監控設施開展網

上巡邏執法,遠程抓拍交通違法,推廣運用“網上巡邏”、“滑鼠執法”等新的執勤執法方式,大大提高了警情快速回響能力和科學管理效能,非現場執法率從兩年前的42%%迅速上升至目前的64%%,XX年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偵破率達96%%以上。

執法之本就是追求民眾滿意,糾違投訴:不到十萬分之一。 數字有著異乎尋常的說服力

城市越大,行路越難。無論在哪一座城市,交警都是矛盾的焦點。可以說,交警要讓民眾滿意簡直是個奇蹟,但是在蘇州交巡警支隊,奇蹟出現了。近幾年,蘇州交巡警支隊每年查處交通違法行為都在300多萬起,每年平均接到的民眾投訴僅30起左右,而且基本實現了有效零投訴和零違紀。糾違投訴十萬分之一不到,這對一支擁有近千名民警的執法隊伍意味著什麼?是什麼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又是什麼樣的制度在約束著他們?市交巡警支隊支隊長張仁發一語中的:“要帶出一支勤政廉政、執法為民的交巡警隊伍,打牢思想基礎是關鍵,每一個民警都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都必須深刻領會‘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指導思想,沒有這一點,就不能當好一個執法者,手中的權力就會被濫用,人民民眾當然不會滿意。”

在交巡警支隊,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理論學習,產生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再加上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打品牌抓典型等一系列制度激勵,爭當城市“活雕塑”成為很多民警的自覺追求。在他們中間,湧現出了以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國交警系統執法標兵郭曉紅,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劉軍、何偉,一等功榮立者薛偉忠,反盜搶車輛能手時剛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典型。支隊連續四年被評為蘇州市文明單位,XX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今年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示範單位”。全體民警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實績和良好的民眾口碑,對“立警為公、執法為民”作出了全新註解。

在去年市公安局統一組織的對民警執法質量滿意度調查中,社會各界民眾對交巡警執法態度、辦事效率、辦案質量及公正執法等情況的綜合滿意度達到97%。在“大接訪”活動中,支隊接待的180多起上訪案件,有95%得到圓滿解決,5%得到妥善解決。執法質量是執法工作的命脈,簡單機械甚至野蠻粗暴,最終只能是加深民眾的牴觸情緒,既不利於交警開展正常的執法活動,還容易惡化警民關係。為此,市交巡警支隊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執法規範和工作舉措,不斷強化執法形象,提高執法水平。

支隊領導在以身作則的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執法規範措施,強化民警“執法公正、一心為民”的執法理念。城市道路、公路巡邏、高速公路、車管事故等都出台了執法執勤規範,從語言到著裝、從程式到法規,交警的每一個執法行為、每一項執法措施和每一個執法環節,都有明確、嚴密、標準的操作規定,真正讓執法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支隊還為每一個路面執勤民警配發了錄音筆和無線“警務通”,前者記錄民警整個執法過程,後者有效落實執法告知制度根除說情風,有效監督民警的執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