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幼稚園的考察報告

1、充分利用布局調整後的小分校建立幼稚園,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

2、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學前三年教育,保證4、5、6周歲的幼兒全部入園。解決生源不足的問題。

3、充分利用廢舊材料,解決幼兒多玩教具少的問題。

4、環境布置幼兒化。室外活動場地、大型器械供幼兒玩耍,室內壁畫高牆與低牆巧妙結合,桌凳符合標準,玩具廚向幼兒開放,從根本上解決國小化傾向的問題。

三、影響和制約我學區幼教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普三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學區以學前教育三年普及程度為重點,遵循“先抓園舍等基本的辦園條件落實,保證幼兒先入園,再抓辦園標準化建設的工作思路,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幾年來,儘管縱向取得了較大成績,但總的來看,我學區幼稚園建設在數量和規模發展上還處於初級階段。尤其是園舍大受局限,以前村小合併以後,部分學校沒有用於幼稚園改造,而是由村部直接賣給個人或直接占有,更讓人痛心的是部分幼稚園即便沒有被村部直接占領,也和幼稚園在一個院裡辦公,對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其資金、人才、管理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等高質量的教育核心資源也相對缺乏,我學區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困惑。

1、基本建設有待規範化。由於部分園所對國家提出“為幼兒創設適應的教育環境,”的基本要求認識上有偏差,低成本運作的現象較為嚴重,教室布置、桌凳國小化,大部分幼稚園沒有玩教具購置計畫,並未安排專項資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總體上看,幼稚園玩具種類不全,數量不足,難以適應新時代幼教工作的需要。

2、教育行為有待科學化。在下鄉視導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幼稚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把應試教育作為立園之本。突擊表現在:一是語言、數學訓練較多,其餘課程嚴重不足。二是按國小模式進行教學,並且把識字、計算能力當做衡量保教優劣標準。有的幼稚園私自學習國小一年級知識,留家庭作業。三是幼兒活動形式單調。有的教師往往就內容論活動,把組織幼兒活動看做一種程式,按部就班履行自己職責,缺乏深層次的探究。每天上幾節課,一日活動安排乏味,上課不是以遊戲為主,未能滿足幼兒好奇心、求知慾、違反了《綱要》的規定,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

3、教師配置和管理有待標準化。目前,我學區幼兒班、幼稚園教師配置和管理比較混亂。一是有部分代課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上崗合格證。二是教師配置缺乏穩定性。有的學校把從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老教師調到普教,而把從未從事幼教工作的普教老教師調到幼教。三是服務意識差。有的幼稚園對幼兒教育的任務理解不透徹,認識不明確,服務項目少,工作不到位。如:幼兒離園時間安排不合理,與農村家長下地幹活時間衝突。

四、關於加快我學區幼兒教育的思路和對策。

1、加強硬體設施建設,逐步改善辦園條件。各幼稚園擬定添置玩教具計畫,及時增補富有時代氣息,有利於幼兒智力開發和品行培養的玩教具,定期維修、更換院記憶體在安全隱患的設施,使辦園條件逐年有所提高。

2、遵循幼兒教育規律,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各幼稚園、幼兒班室內外環境建設,要注意與國小的區別,增強對幼兒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把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納入工作範疇,認真貫徹新《綱要》精神,把五大領域課程開齊、開全、開足採取多樣形式,遊戲貫穿課堂活動始終,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