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工程赴京考察報告

第二所——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國小

這所學校與方家胡同國小,就好似大家閨秀與小家碧玉。在學校門口牆壁上,我們看到一行親切的問候“孩子們,你們好!”走進校園,剛才問候語的牆壁背後原來是“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好溫暖的話語。這所學校在1957年建校,現有教學班42個,學生1600人。學校占地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擁有五棟教學樓,(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建有300米環形運動場一個,三個籃球場,500平方米餐廳。學校以“童心教育”為辦學理念,追求“人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觀照“孩子的心靈”,以童心管理、童心德育、童心教學為策略,讓學生在童心課程中自由成長,在童心活動中自主成長,在童心評價中自發成長。

首師附小的兩節課都是以分組教學的形式進行的,一開始看六年級的送別詩教學時,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小組的匯報時一早排練好的嗎?怎么還有做好的ppt?這些匯報的孩子都像老師一樣,完全不用教了啊!”在觀完第二節一年級的小詩教學後,我才不得不承認,我剛才的推測是多么狹隘的認識!看看這些一年級的孩子吧!他們才入學大半年,就已經完全具有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匯報的能力了,他們與其他小組成員的交流技巧已經如此嫻熟,更何況剛才那些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呢!?

後來,在聽了王校長對學校生本教學、真美課堂的介紹後,了解了學生的前置性學習的內容,我真的感覺很震撼,這樣的課堂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訓練,孩子們的能力還怕不會提升嗎?

第三所——海淀區民族國小

這是一所公辦的有民族特色的學校。校園面積廣闊又保留著老北京建築的特色,顯得格外清靜優雅。由於我們提早了半個小時到校,接待的老師指引我們在禮堂聽課,那是一節數學課,雖然是外行,還是漸漸被老師設計的實驗所吸引,原來模糊的數學概念漸漸清晰起來,是一節開拓學生思維的好課。

接下來,我們又觀課兩節,一節是四年級的《跳水》,另一節是六年級的《大自然的秘密》(北師大版本,實際就是人教版四年級的《自然之道》,但不少文句還是有所不同,北師大版的更接近原文,詞句理解的難度比較大)。兩節課的教學,我們都可以看到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比較落實,對文本的把握也很到位。

兩節課中間的大課間活動更是讓我們打開眼界,這個大課間活動從9:30-10:20足足有50分鐘!孩子們先是自由地活動——打球、跳格、跳繩、散步……接著跟著“江南style”的音樂,孩子們陸續來到各班的集合地點準備進行課間操鍛鍊,音樂聲中孩子們歡快地跳著騎馬舞,我們的情緒也跟著輕快起來。早操的動作,孩子們完成地認真到位,接下來的自由活動還是那么井然有序,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與鍛鍊。我們也趁著這個時間參觀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

觀課兩節後,我們再會議室進行了評課交流,老師們樸實的設計,真實的課堂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就教學中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探討,交流和諧而引人思考。從談話中,我們也了解到,這所國小從XX年就開展了小班化教學實驗,每個班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服務。我們再觀課中葉的確感受到小班教學的明顯優勢,寬闊的課室,獨特的板報,作品的展示,門口便櫃的使用,很有家的溫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