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日本應急管理考察報告

日本設有內閣情報中心,負責快速收集和整理國內外的情報,同時建立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緊急聯絡通訊網,強化了中央防災無線通訊系統。首相官邸除了常規通訊設備外,還在危機管理中心裝備了與事故現場聯繫的多功能衛星轉播通訊設備。災情發生時,信息交流與共享主要依靠完善的地面固定通信系統,同時也利用通暢的專用無線通信網路。通訊網路主要包括中央防災無線網、消防防災無線網、縣市防災行政無線網、市街區防災行政無線網、防災相互通信專用無線網等多個系統,防止大規模災害造成通信線路擁塞。這些網路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覆蓋全國的應急對策專用無線通訊網,為日本政府收集處理信息提供了高科技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街區無線網系統,由戶外擴音器、家庭受信機、車載無線電話移動系統,以及市街區公所、學校、醫院等防災相關機關的防災網路系統所構成。一旦有災情,可以在5分鐘內將災害信息通知有關居民,避免引起社會恐慌。日本政府計畫到XX年,建立起全國危機警報系統,直接向國民報告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以及飛彈襲擊等各種突發事件信息。日本政府重視災害信息資料的積累和研究,1998年倡議成立了亞洲減災中心,目前已有25個成員國,成員國可以共享災害信息和救災經驗,現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災害信息收集中心之一。

2.儲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精良的應急隊伍。

俄羅斯緊急狀態部擁有聯邦層面的消防隊、民防部隊、搜救隊、水下設施事故救援隊和船隻事故救援隊等多支專業力量。其中,國家中央航空救援隊擁有多種專業的救援設備和技術,如直升飛機和運輸機、航空器材特種汽車、纖維光學設備、液壓氣壓裝置以及特製潛水服和呼吸裝置等。為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俄羅斯建立了領導培訓體系、專業救援人員培訓和考核體系。俄羅斯緊急狀態部下設了俄緊急狀態部民防學院、國家消防學院、聖彼得堡國立消防大學、伊萬諾夫國立消防大學等8所教育機構。成立於19****年的聖彼得堡消防大學,現有教授、副教授160多人,培養了大批應急管理領導和專業骨幹。

日本政府的應急救援機動力量主要包括消防、警察、自衛隊,消防部隊是其中的中堅力量。1995年阪神地震後,日本政府正式建立消防援助從。XX年,消防部隊共有94萬人,數量是警察人數的四倍。此外,危險品企業必須根據《消防法》和《石油基地災害防治法》設立消防隊伍。大規模災害發生時,消防部隊可調度全國先進設備、人力物力資源進入災區進行救災、滅火、救助等行動,消防部隊還有8架專用直升飛機,1小時內可以達到轄區內任何地方。據了解,為提高廣大家庭自救能力,日本家家戶戶門窗附近都備有礦泉水、壓縮餅乾、手電筒和急救包。

3.科學防範的應急理念和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

日本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的全民教育,設有防災日,每年都組織大量的相關活動。日本將培養危機意識、普及應急知識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建立了各種各樣志願者組織,以達到應急知識自學和幫教的目的。截止到XX年底,全國2418市町村中有1988個市町村成立了115814個自主防災組織。其中,有13012個婦女防火俱樂部組織,約200萬人;有5632個少年消防俱樂部,約43萬人;有14461個幼年消防俱樂部,約126萬人。各地還建設了一批面對公眾的防災知識宣教館,免費對公眾開放。XX年、XX年發生在新瀉縣長岡市的兩次7.0級以上地震,無一人死亡,90%遇險者依靠自救、互救脫險。

俄羅斯除了在中學開設安全和逃生課程外,緊急狀態部還有計畫地向居民宣傳安全防範和自救的知識。宣教工作一直深入到社區,主要針對老人和小孩等特殊人群開展宣教工作。

(三)權威、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

俄羅斯1994年頒布了《聯邦緊急狀態法》。該法主要包括緊急狀態範圍、預防和應急措施等內容。該法律屬於憲法性法律,如果緊急狀態地區法律與緊急狀態法相牴觸的時候,緊急狀態地區法律可以被總統中止,這為緊急狀態下行政權力和立法權力的超常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據。另外,俄羅斯緊急狀態法律體系包括150部聯邦法律和規章、1500個區域性條例,以及數百個聯邦緊急狀態管理部門發布的內部命令。20****年,俄羅斯又通過了新的《反恐法》,進一步完善了俄羅斯的緊急狀態法律體系。

日本形成了以《災害對策基本法》為基礎的法律體系,其中包括1961年整合多項單一法規制定的《災害對策基本法》,以及其後制定的《災害救助法》、《建築基準法》、《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地震保險法》、《災害救助慰撫金給付等有關法律》等。1995年阪神大地震發生後,日本又陸續制定了《受災者生活再建支持法》、《受災市街地復興特別措置法》等法令。這一系列專項法律,賦予了國家在防災行政上強大的公共權力,明確了防災體制及國庫負擔制度,並規定了公共事業單位、一般居民等防範參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