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定位找差距 凝心聚力爭一流——赴江西南昌、宜春等地學習考察報告

3月7日-11日,我們一行四人遠赴江西的景德鎮、南昌、宜春、井岡山、婺源等地以及蘇州的盛澤鎮,考察學習城市管理工作,一路日夜兼程,5天行程3500公里。通過一看、二聽、三交流、四思考,感觸很深、啟發很多、收穫頗大,既堅定了我們實現全省一流目標的信心,也看到了我們在城市管理理念、體制、機制、手段、方法和效果上的差距。

總體印象

——生態宜居。江西大多數地區屬丘陵地帶,林木茂盛,水體清澈,整個江西境內除道路、河流、建築外幾乎是綠色的海洋,天然的氧吧。城市建設充分考慮生態宜居,能綠盡綠,點、線、面結合,生態與景觀並重。宜春市“四時鹹宜,其氣如春”,城區面積72平方公里,其城市發展理念獨特:不貪大求洋,不比樓高車多,而是比花紅草綠,比空氣清新,比環境優美,努力建設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城市。XX年以來宜春人用3年時間實施了“13579藍天、碧水、淨土、綠化、寧靜”綠色生態工程,新建了30個小遊園,使500米內有一個小遊園;新建了5條景觀大道,7個大型公園,9個綠色文化廣場。政府讓地造綠,在宜春也是美談。原市委辦公處是黃金地段,市委搬遷後,有開發商欲出巨資購買,市里卻從造綠於城、造福於民的角度考慮,在該地段投資建起了公園。到去年底,宜春城區綠化覆蓋率已達45.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3平方米。“開窗山清水秀,出門鳥語花香”。市民不僅能看得見綠,而且可以親近綠、走進綠、享受綠。婺源是江西東北角的一個縣,置身婺源,但見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這裡的村落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外的山溪在村中匯合為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站在村頭,船娘划動的水聲,河邊洗菜的怡然自得,溪埠村婦槌衣的場景,“養生河”的魚蝦游弋,會就了天地人畜、人與自然,古老與現代的和諧統一,吸引著來自喧囂城市遊客的流連忘返。當地老百姓很自豪地告訴我們,這裡的人壽命很高,沒有病死的只有老死的。婺源,因此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整潔有序。不論是考察城市,還是途徑城市,都非常整潔有序,給我們以舒適感和震撼力。井岡山市老城區坐落在茨坪鎮,我們進入市區時夜幕早已降臨,雖然春寒料峭,白雪處處,但街上依然行人如梭。馬路平坦,道板堅固,側石整齊,雖然地面潮濕但卻找不到一點積水。市區公共設施配套完善,所有車輛都在道路兩側的停車線或停車場內有序停放,人行道上見不到一輛車。大街上禁止三輪車通行,禁止擺攤設點。井岡山雖然是旅遊景區,人流量車流量都很大,而且市區的道路並不寬闊,但車輛行人各行其道,一點也不擁堵。井岡山市區的乾淨程度也讓我們感嘆,無論你走到哪裡,路面、水面、設施、建築都非常乾淨。據市城管局負責人介紹,市區清掃大隊260多人,每天對市區210萬平方米的路面進行兩次大掃、即時保潔,高溫期間機動車灑水每天不少於8次,始終保持了“四無四淨三個一樣”,即無紙屑、無污泥積水、無果殼、無死角,邊角淨、溝眼淨、路面淨、設施淨,白天晚上一個樣、晴天雨天一個樣、旺季淡季一個樣。茨坪鎮天街的居民原來還有在自家門前放置一把掃帚、一個水泥墩支撐傘、一把躺椅和在門外堆放垃圾的習慣,被人們戲稱為“天街三件寶,一堆草”。既不雅觀,又影響環境。前些年通過各級幹部挨家串戶做工作,這個困惑井岡山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終於得到了徹底解決。天街的居民表示,自家的小環境不能影響井岡山的大環境,做這點小事,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