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東省xx二中考察報告

自主管理方面班級自主管理呈現的非常突出,每班門口都有一個班報欄,自我設計,每周一更換,班級里有班長每周寄語、評選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宿舍。讓你真正感受到一種團結、活潑的班級文化。

總之,好的教學模式,是課改的重要呈現,好的載體是我們提高執行力的關鍵環節,而小組建設是高效學習的靈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展示他們的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讓我們以新的課改模式為重要呈現,以導學案為重要載體,以小組建設為核心,打造我們自己的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我想,這將是我們教學者不懈追求的目標。我們堅信,通過改革,我們的課堂也將充滿活力和生機。

XX-10-23

xx二中給我帶來的啟發

劉俊燕

旅途的奔波,還是沒能壓制我進xx二中的興奮。來永臨中學2年多了,一直都渴望擁有這樣一個機會,出去看看,去看看人家,是怎么上課,是怎么“高效”的。除了這種求學的興奮,其實還帶有那么一點“懷疑”的味道,心裡一直在忐忑,很害怕自己大老遠從浙江來到山東,看到的依然是一些作秀的東西。

可當我踏進xx二中的那一刻時,我就知道,我沒來錯,我真的很應該出去看看。校園看過去很整潔,除了地面乾淨之外,學生全部著裝校服,老師全部著裝制服。門口大大的校訓讓人看著舒服,不用很氣派,但是很有文化的感覺,很有學校的感覺,這跟永臨中學的校門給我帶來的感覺天差地別。

聽完報告之後,我急不可耐的想去聽聽他們課,因為我始終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教室外面,我再次驚呆了,用“文化長廊”來形容這走廊一點都不為過,每個班級的外面有班牌,上面有班訓,有目標等等,那牆壁也不是雪白一片,而是做成了牆報,有實事有趣事。他們真的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說話。

找了一個正在上數學的班級,我趕緊進去,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討論,之後是分析,再是點評,這過程幾乎全是學生在參與,而老師則只負責在旁“畫龍點睛”。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一切也都是井然有序地在進行著,可我仍不甘心,老師怎么可能放心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他們怎么放心,學生又怎么可能擁有這樣的能力,或許他們只是為了應付我們的參觀而在作秀,我這樣想著。於是我開始去找下一堂課,我想去聽一堂完整的“高效課堂”。

鈴聲一響,沒有引入,沒有鋪墊,直接進入正題。右上角寫著本堂課的目標,接下來的課堂又是全權交給學生。我訝異於學生討論的熱情程度,訝異於學生上台講解的積極程度,更訝異於學生點評的精彩程度。我不禁感嘆,怪只怪我沒有這么好的學生。可是令我更加不解的是,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做些什麼呢?我看向學生的桌上,那寫的滿滿的導學案,應該就是老師的成果了。一堂課,他們基本上是這樣操作的:首先有老師們集體備課,幾個人負責出一期的導學案,在上課的前一個晚上發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而課堂,則是屬於他們討論,以及成果展示和點評的舞台了。回想我們平時的課堂,我發現,我們的老師和他們的老師一樣,都很用功,很勤勞,只不過我們用功的方向不同,他們努力在課前的備課,而我們則是努力在上課期間。

高三數學組正籌備集體備課,從山東回來之後,我在7班也“模仿”xx二中的做法試了一下,我在晚自修把導學案發下來,讓學生完成,第二天則讓學生展示,分析和點評。我意外的發現,效果喜人。學生在分析地過程中,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前我總羨慕別人的學生很優秀,其實只要老師們備課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學情,把握好導學案的難度,我們的學生一樣是很優秀的學生,我們的課堂一樣也可以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