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教育”的考察報告

3、特色教育異彩紛呈。現代辦學思想中非常重視學生的特長教育,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所考察的學校都能結合地域、學校情況開展特色教育。靈寶一小開展的藝術特色教育,將學生分層次教學,校內常規教學和周六日的特長培訓提高相結合,有一部分學生在國家、省級器樂大賽中獲獎,成績卓然。後宰門國小開展了剪紙、攝影、秧歌、古詩誦讀等校本課程,將古詩文朗讀與傳統舞蹈結合,創造了新的誦讀形式。澄城北關國小等學校都有校內小報和管樂隊,在平常訓練、遇升國旗、重大節日、集會慶典中展示學校特色教育成果,西安後宰門國小、合陽城關國小在“陽光體育”中開闢了每天25分鐘中大課間活動,並且組建了學校合唱團、舞蹈團,詩文朗誦班,英語說唱班,讓學生根據本人興趣選擇適宜自己發展的團體,由學校安排時間進行輔導、訓練。宜川城關國小則結合當地特色開展了陝北大秧歌,剪紙、民歌,宜川胸鼓等校本課程,組建了學校武術隊和體操隊。以上學校在特色教育中都能立足實際,靈活、創造性地開發校內外資源,將平時訓練和集中展示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深化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考察的學校中都通過不同方式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推進新課程研究,把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1.借鑑經驗。各校都能結合實際,採取“走出去”的辦法,到兄弟縣市學習好的管理經驗,出台了一系列教師校本培訓的制度,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多方面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進行規範,制度的建設,為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提供了航標,使學校校本教研工作得以高質量的開展。

2.注重教研組建設。多數學校制定教研組長工作職責量化評比辦法。從教研組長的教學效果、組織各類比賽、開展教研教改工作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分,根據考核的分值,對教研組長的工作職責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並設立獎勵制度,這樣極大調動了教研組長的積極性。

3.組織教研活動。學校通過開展了“同一節課”的教研活動,以各學科典型課例為依託,以同一科目在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同一節課”研討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課型,對教師們的教學思想、設計思路、製作技術、整合效果等加以比較分析,課目雖同,在每一位教師的手下卻是各有千秋,上得有聲有色,真正體現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教學理念。體現了教師教學工作的創造性和教學的個性化。通過這些教研活動,大部分老師都覺得課改精神在我校得到充分的體現,而且認為“同一節課”這種教研活動的開展,為老師展現不同的教學風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台,增強了教師課改必勝信心,以達到駕馭新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4.採取集體備課。各學校要求以教研組為單位要進行集體備課,由教研組長牽頭帶領本組教師進行分工備課,將難點分散,實現重點突破。在進行新課之前,首先由負責本課教學設計的教師進行說課,陳述備課思路,進行教材分析,確立重點難點,設計教法學法,詳述教學流程,並著重說明設計的依據與理念;然後本組教師針對課的設計進行集體研討、辯論、修正、完善、補充、力求創新,不落俗套;最後將完善後的教學設計進行集中保存,形成學科資源庫。備課要求做到“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課時個人備課與整體備課相結合,集思廣益,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關教師根據本班實際及自身素質,在拷貝他人教案或複印優秀教案的基礎上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案。教務處不用整齊劃一的“標準式”教案來要求教師,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際的需要,科學有序地將原有教材改變順序,重新組合,對教師教案檢查的重心後移,注重對“課後反思”的檢查,提倡教師以研究者的態度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記錄下教學中的閃光點,問題分析,理性反思以及改進措施等。評課做到人人發言,並對授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量分,作為教師發展性評價的資料。教研組長做好總結性發言,從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姿態等方面指出優點與不足,並形成書面總結材料。

 5.實行幫、傳、帶活動。各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積極開展新課程教學支持活動,促進教師的交流與互助,在互聽互評中共同進步。為了盤活現有教育資源,促進教師之間教育教學經驗交流,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