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單位考察報告4篇

推薦閱讀:基層政法單位要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欄、講座等方式,一是宣傳本單位職能及工作流程,打好工作基礎;二是以案說法,著重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集中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營造和諧、文明的家庭、鄰里關係;三是加大宣傳

XX年11月下旬,縣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按照年度工作要點安排,開展了政法基層單位基礎建設視察,視察組走訪了白嶺、渣津、馬坳、溪口、港口、西港、杭口等7個鄉鎮轄區的公安派出所、森林派出所、交警中隊、司法所、法庭,委員們現場視察了辦公場所、聽取了相關鄉鎮政府和政法基層單位的工作匯報、查閱了相關制度、檔案,一致肯定我縣政法基層單位硬體建設有成績,執法工作上台階,管理水平有提升,切實履行了工作職責,為建設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政法基層單位取得的成績

(一)硬體建設逐步完善,基本滿足工作需要。

縣法院“三個關心”保障基層法庭工作條件。一是關心工作條件,近幾年投入500萬元,新建6個基層法庭,改善了辦公條件。其中,白嶺法庭辦公樓建設標準高,設施全,在全市、全省都可以名列前茅。二是關心幹警生活,為基層法庭購置煤氣灶、浴具和生活用品,法院出資為基層法庭聘請食堂工作人員;外地幹警回家探親,法院給予車旅費補貼。三是關心基層幹警政治成長,法院黨委積極開展黨的教育,幫助基層幹警提高對黨的認識,鼓勵其向黨靠攏,遞交入黨申請書;通過競爭上崗,就地提拔基層幹警擔任中層幹部,今年就提拔了黃港、溪口法庭的幹警擔任副庭長;加大法院機關與基層法庭幹部的交流力度,今年安排2名法院幹部到基層法庭任職。視察了解到,基層法庭幹部生活稱心,事業心強,幹勁足。

縣公安局加強後勤保障提升出警能力。縣公安局在較好地解決基層派出所辦公生活用房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後勤保障,一是配齊必需的工作用車,每個派出所最少有一輛車,條件好的有2輛以上;二是配齊必需的辦案用品,如防彈衣、照相機、手銬、勘驗箱、違法人員採集系統等;三是逐步完善幹警強身健體需要的設施,多數派出所修建了籃球場、健身房,有必需的健身器材。投入340萬元推進“天網工程”建設,在鄉鎮建設205個監控點,構築上有“天網”、下有巡防、中間有技防的立體治安防控網路。

縣森林公安局加大力度改善基層派出所建設。縣森林公安以前由於體制、機制原因,基層基礎建設薄弱。XX年以來,該局加大打基礎工作力度,相繼投入資金400餘萬元,新建派出所5個,改建派出所2個,新添警務用車18輛,建立警務室10個,每個派出所配齊了車輛、電腦、空調、電視、相機、健身器材等,辦公條件極大改善。

縣司法局基層基礎建設逐步完善。每個基層司法所有符合工作需要的辦公樓,必需的辦公用品,工作條件在逐步改善中。

(二)規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公安系統從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開展和諧警民化建設,各派出所通過多項措施,切實改善警民關係,如香爐山派出所開展了“大走訪”活動,幹警走訪了港口鎮敬老院,發放警民聯繫卡,走訪重點刑釋人員;制訂11條便民措施,方便民眾辦理各項業務;開展警民懇談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及時向黨委、政府反饋信息。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如馬坳派出所結合戶口整頓加強“周俊軍工作法套用平台”建設,行業場所登記率達100%,有效管控率90%;構建了覆蓋整個轄區的信息系統,加強工作對象管理;深入推進社區警務戰略,強化社會面防控和基層基礎工作。三是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執行公安部三十項便民利民措施,推行警務公開、限時辦結制度;加強檔案的歸檔、達標工作,做到檔案齊全,管理規範,馬坳派出所08、XX年檔案工作被評定為省一級。

森林公安系統基層單位建立了“4545”工作模式、落實“四知”制度,實行“四聯”機制,在全省率先理順管理體制、落實紀委派駐紀檢組、成立紀檢督查室,首創溫馨提示“六進”、“四知”、“五見面”制度,《隊伍正規化建設手冊》、《民警工作手冊》等工作方法執行到位,該方法被省森林公安局在全省推廣,多次獲得市、省級榮譽。港口派出所負責人張岸林奮不顧身維護國家利益事跡得到全國、省市新聞媒體重視,進行廣泛宣傳,樹立我縣基層森林公安地光輝形象。

法院系統基層單位不斷加強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和業務培訓,嚴格執行上級機關制定的立案管理制度、民事審批制度、經費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法官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等規章制度;切實落實三調聯動機制、司法協理網路工作機制等矛盾化解機制;去年17人參加全國司法考試有13人順利通過;嚴格紀律監察,杜絕超收、濫收和變相收費;加強作風建設,大力建設假日法庭,推進巡迴審判制度落實。如溪口法庭在轄區建立4個巡迴法庭、6個審批聯繫點。

司法系統基層單位緊緊圍繞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為民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按照《縣基礎司法所規範化建設制度》要求,抓好基層司法所管理、廉政勤政、安置幫教工作、社區矯正等制度的貫徹實施,推進了程式化、規範化建設。

(三)執法能力大幅度提升,法治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法院系統基層單位工作取得成績,一是高標準做好審判工作,二是有效化解民事矛盾,三是高效提供法律服務。溪口法庭僅有工作人員兩名,管轄面積大,任務重,該庭通過加大巡迴審判力度,今年立案112件,已經判決55件,調解結案43件,結案率較以往提高。馬坳法庭加強調解工作成績明顯,通過聯合調解、訴前調解、庭前調解、庭審調解、判後調解等,促使一大批案件息訴,緩和了社會矛盾。白嶺法庭著力執行工作,今年清理執行積案7件,新受理執行案件11件,共執行13件,部分執行17件,執行到位標的80餘萬元,維護法律權威。

公安系統基層單位配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力度大,成績好。一是切實加強人口管理,二是注重特種行業管理,三是嚴格規範執法,四是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從嚴從快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竹坪派出所對常住戶口在本縣的借住人口,逐一電話查詢,對外地流入的逐一發函調查,今年發函調查120人次。渣津、上杭、白嶺派出所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專項整治,取締黑網咖,維護交通秩序。交警中隊突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杭口、渣津、白嶺中隊開展了“三無機車”運營整治、幼稚園接送車輛、鄉村道路交通秩序執法等,杜絕了特大交通安全事故發生。

森林公安系統基層單位嚴格執法,有力維護林區秩序。東津派出所近三年查處各類森林案件102起,其中刑事案件26起,拘留24人逮捕11人;治安案件14起、林業行政案件62起都辦理到位。港口所今年辦理森林刑事案件4起,刑事拘留2人;辦理治安案件12起,治安拘留12人;辦理林業行政案件60起,處罰人次120餘,收繳木材60餘立方米;調處涉林糾紛20餘起,強力執法,有效維護了林業秩序。

司法系統基層單位突出普法重點,整體推進法治教育。各基層司法所切實履行人民調解、法律援助、普法依法治理、安置幫教、社區矯正、建言獻策等六大職能,對全縣1800名刑釋解教人員進行管理幫教,接收社區矯正服刑人員160名,加強監管和教育。今年各司法所調處各類糾紛矛盾880餘起,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0起,提供法律服務360件,為中國小和村居委會上法律課78場次,舉辦法制教育巡迴宣傳25次,推進基層和諧社會建設。馬坳司法所因成績突出,XX年獲省“十佳司法所”、XX年,被法務部授予“全國優秀司法所”榮譽。白嶺司法所著力司法調解,全年調解各類糾紛40件,調解成功率98%。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政法基層單位編制少,警力緊張。少數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交警中隊反映基層單位警力緊張,影響執法。如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平均年齡45歲,人均管轄近10萬畝森林,而國家森林公安局的標準為每3-5萬畝森林配備1名民警,這個標準與我們有差距。少數司法所反映,隨著社區矯正任務的增加,現在有的幹部偏少。造成警力緊張的原因,一是少數基層政府過分依賴警力,增加了基層政法單位的負擔;二是基層警力的自然減員,如東津森林派出所,核定編制5個,其中一個長年生病不能履職,另一個請假,實際上崗的僅3人;三是政府沒有足額補充編制,多數單位幹警超負荷運行。四是待遇不高,基層幹警難留住。通過公務員考試招來我縣的年輕人,考慮到基層工作條件一般,待遇不高,往往謀取跳出基層的各種辦法,向其他地方去。

(二)多數基層政法單位反映經費緊張,工作條件還需改善。其原因,一是近幾年,我縣政法單位都在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資金投入量大,財政投入有欠賬,多數單位負債;二是我縣財政劃撥經費辦法有待改進,按照目前實施辦法,公安系統、司法系統所取得的罰沒款、經營收入,要全額進財政,財政在保障每個幹部每年2.1萬元—2.7萬元費用外,超出部分按50%返還;法院系統幹部由財政保障每人每年2.7萬元,返還比例與公安一樣。這樣的結果,一部分地區治安較好罰沒款少的單位,上繳數不多,返還款也少,導致政府應該承擔的陽光津貼、基本福利無處落實。法院系統因為行政收費遠遠低於政府下撥財政經費,根本享受不到財政返還,只能依靠財政撥款辦事。基層司法所建設配套經費還存在較大缺口。

(三)執法環境有待改進。有的鄉鎮部門不能積極支持基層政法單位嚴格執法,有的基層政法單位工作不能互相配合,存在扯皮現象,一些地方的民眾對基層政法單位幹部懷有敵意,抵制工作開展。究其原因,一是少數鄉鎮黨委、政府沒有重視政法工作,認為它們都有自己的主管單位,自己管不了錢,管不了人,於是聽之任之;二是職能不清,比如,一般火災案件應由林業工作站管轄,現在由森林公安受理;盜砍濫伐林木案件應由森林公安管轄,現在,林業單位卻參與處罰,多頭管理,多重處罰,削弱了職能,激化了矛盾;三是少數民眾法制觀念淡薄,個人主義有膨脹勢頭,少數人不惜以身試法。

(四)少數幹警素質有待提高。通過視察了解到,少數基層政法單位的個別幹警還存在作風不實、履職水平不高、執行力差等問題。

三、加強基層政法單位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執法氛圍。基層政法單位要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欄、講座等方式,一是宣傳本單位職能及工作流程,打好工作基礎;二是以案說法,著重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集中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營造和諧、文明的家庭、鄰里關係;三是加大宣傳正面典型力度,樹榜樣,促風氣改善,為開展工作營造良好條件。

(二)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經費緊缺問題。一是保障政法單位辦公經費隨財政正常增長;二是鼓勵各政法單位跑部進廳,爭取上級對口單位資金支持;三是財政完善政法單位罰沒款返還辦法,具體是,在確保基層政法單位基本工資、陽光津貼、保底福利基礎上,再對上繳罰沒款按比例返還;考慮到森林公安基礎建設薄弱,建議返還比例由目前的50%提高到70%,以幫助其加快基礎建設,提高執法能力。

(三)鄉鎮黨委主導,改善執法環境。鄉鎮黨委要切實貫徹守土有責理念,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切實把基層政法單位工作擺上重要地位,一是加強相關單位工作的協調,通過召開情況通報會、信息反饋會、基層政法單位工作交流會等形式,加強合作,凝聚力量;二是整合力量,嚴厲打擊妨礙執法的各種行為。

(四)加強隊伍建設,破解民眾關注焦點。基層政法單位要嚴把進入關,一方面,通過公務員考試補充幹部;另一方面,要嚴格明確聘請人員進入條件,實行動態管理、定期考評,對政治素質低、社會反映差的人員堅決清理出隊伍。要高度關注社會熱點,對學校周邊秩序、賭博、道路交通、盜砍濫伐森林等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切實做到:民眾關注什麼,我們就整治什麼;民眾期望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通過紮實有效地工作,維護人民民眾利益,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範文
2024年單位考察報告(2) | 返回目錄

站領導: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羅旭萍參加了由廣州市人才培訓中心組織的赴重慶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學習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與重慶市人事局事改辦、人事爭議仲裁處及重慶市渝北區人事局、重慶市衛生局等部門就開展聘用制度、崗位設定、未聘人員分流安置、分配製度、社會保險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的先進單位座談交流。

重慶市人事局是國家人事部推薦的改革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們在聘用契約制和工資改革方面做得較好,從1999年開始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發了39個配套檔案,通過強化行政手段、抓宣傳、抓培訓,開展試點,帶動全市2萬多個事業單位,30多萬名職工簽訂了國家人事部統一印發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契約》,簽契約率達95%,有1.6萬名職工分流。他們在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時,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編制具體崗位設定,明確責、權、利、義,競聘上崗、簽定契約。對不同類型的人按項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度,分5個等級按相應崗位管理;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按工作能力和業績水平設定崗位工資;工勤人員按崗位等級規範,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許可權。改革後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作。對全額撥款單位,國家發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與績效掛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範文

二、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養老保險解決不了,改革是很難進行的。現重慶市對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但對財政核撥的事業單位還不能按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三、改革的優惠政策。為穩定隊伍,採取老人老辦法,保護老同志。對工齡滿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提前5年離崗退養。申請離崗退養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晉升一次(最多晉升兩級工資)至正常退休年齡計算退休工資。

四、落崗問題。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機構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轉變,原則上不精簡人員。對競聘落崗人員,按原職務保留國家財政給的待遇,給予換崗。待聘人員,一年內單位給予2至3次上崗機會,不上崗的,一年後,交人才市場,由人才市場推薦2至3次上崗機會,仍不上崗的下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範文

據本次考察帶隊的廣州市人事局工資福利處的潘建明處長說,廣州市擬定今年對事業單位進行聘用契約制管理。

附屬檔案:

1、重慶市人事局關於事業單位在試行人員聘用制度中有關問題的解答意見

2、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尋求事業發展最佳支撐

3、以調整機構編制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二oo四年四月六日

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2024年單位考察報告(3) | 返回目錄

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重慶市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東北部、長江上游,1997年3月設中央直轄市,現轄14個市轄區、4個縣級市、17個縣、4個自治縣,面積8.23萬平方公里,人口3107萬。現有事業單位2.5萬多個,實有人員達49.5萬多人,覆蓋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農業等各行各業,其人員總量大概相當於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人員總量的5倍。其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約33.4萬人,占67.5%,且大多數是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起步比較早,配套措施相對完善,改革進度較快,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一、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度、主要做法

1999年天津會議之後,重慶市開始全面啟動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重慶市召開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動員會議,計畫用5年時間,在底前全部搞完。截止今年8月底,市屬64個部門展開62個,40個縣(市)區展開27個,近20萬人簽訂了聘用契約,占42.9%。其中有13個部門、7個縣(市)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聘工作全面完成。在改革中,分流人員達16322人,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統。通過改革,擴大了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和內部收入分配自主權,增強了事業單位活力,極大地調動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一)加強領導,確保“事改”有序推進。為了確保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順利進行,重慶市人事局非常重視市委、市政府兩個層面的領導和督促作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市長王鴻舉親自擔任。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原市委書記賀國強同志親自到會指導,並做了重要講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每年都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開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檔案有12個是經過市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由組織、人事兩家聯合印發,提高了檔案的權威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有4名專職工作人員,3名兼職工作人員,其中常務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視員擔任,專門負責抓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體操作。市政府每年給“事改”辦撥付業務經費10萬元,專項用於“事改”工作。同時,重慶市還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作為“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和每月通報制度,根據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開各部門主要領導聯席工作會議,協調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對各縣、市、區和各行業系統改革進度進行統計和通報。通報直接對縣、市、區及各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對改革力度大,成效顯著的給予記功;對領導不重視,推進步伐遲緩的做不合格處理,單位不得評優,領導個人不得評為合格以上等次。對於重慶市委辦公廳這樣的單位,由於沒有及時上報改革方案,事業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都敢於直接報到市委書記那裡,上壓態勢明顯,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各縣、市、區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參與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重慶市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比較重視改革氛圍的營造。具體表現為:一是改革之前,就組織精幹人員深入各縣、市、區及各行業進行調查摸底,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市事業單位的性質、人員構成、人員數量、經費來源,做到了底數清、改革思路清,為全面推進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層層召開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動員大會,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義、目標、措施及相關政策、規定明了於最基層,既不誇大,也不隱瞞,擴大了基層民眾的知情權,提高了基層民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三是通過新聞媒體,大張旗鼓地宣傳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重慶市非常重視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的輿論造勢效應。改革之初,重慶市各大媒體集中2個月時間,對“事改”工作進行了專題宣傳和報導,大造改革聲勢。改革中,每出台一項政策、舉行一次工作會議都要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報導,而且還根據“事改”工作的需要,不定期舉行新聞媒體通氣會。尤其是今年,重慶市將所有出台的政策及“事改問答”56題全部上網,擴大了宣傳,增強了工作透明度,營造了積極的改革氛圍。

(三)抓好試點,穩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廣,利益格局調整幅度大,社會反響大,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各類矛盾,陷“事改”於被動。重慶市認為“事改”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巨觀上要積極造勢,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改革共識,微觀上要抓好試點,慎重推進。在試點上,重慶市主要抓好了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縣、市、區層面,二是科研、教育、文化、衛生層面。具體操作中,重慶市先從經濟條件好,推進難度相對較小的縣、市 、區和行業開始試點,一點一滴潛心總結,形成成功經驗後,抓住時機,乘勢而為,順勢而上,以點帶面,逐步推廣。而且在改革中,重慶市非常重視激勵機制的作用,對工作積極,推進迅速、穩妥,效果明顯的縣、市、區和單位,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和宣傳,行政從上面推,媒體從側面促,縣(市)區及各部門改革熱情競相迸發。

(四)突出重點,全力推進。一是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主要抓好了競爭上崗和簽訂聘用契約兩個關口。針對事業單位普遍存在參照黨政幹部管理的單一模式,以及職務、身份終身制和人員能進難出等問題,重點實施了“雙聘制”,即對單位領導或中層幹部職位實行“公開競職”的聘任契約制,對一般崗位實行“公開競崗、雙向選擇”的聘用契約制,將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全部納入契約管理,員工與單位的人事關係成為符合市場經濟準則的“雙方協商,按需聘用”的契約關係。二是分類管理。因事設崗,以崗定員。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管理制,共分為五級,即:二級職員(正),二級職員(副);三級職員(正),三級職員(副);四級職員(正),四級職員(副);五級職員;六級職員。不同事業單位職員職務最高等級的設定,由其行業主管部門核定後,報政府人事部門批准。職員職務等級實行結構比例控制,其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部門確定。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對工人實行崗位等級聘用制。三是分配製度改革。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準,實行工資總額包乾,在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70%,活的部分為30%;差額撥款單位按照國家統一的工資政策和工資標準執行,實行工資總額包乾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並可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在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活的部分為40%。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可以按照國家制定的工資制度和工資標準執行,其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可選擇60%:40%到50%:50%,有條件的積極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指標掛鈎辦法,也可以實行企業化管理和企業工資制度,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其二對不同類型人員實行不同的分配政策。專業技術人員分為職務等級工資制、職務崗位工資制、藝術結構工資制、體育津貼獎金制,其中職務工資為固定部分,津貼或崗位津貼為活的部分。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工資,分為職員職務工資(固定部分)和崗位目標管理津貼(活的部分)兩部分。工人分為技術工人和普通工人兩大類,技術工人實行技術等級工資制,分為技術等級工資(固定的部分),崗位津貼(活的部分);普通工人實行等級工資制,分為等級工資(固定部分)和津貼(活的部分)。無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工資活的部分均按照工作條件、工作量、崗位性質、奉獻大小確定,並建立了正常的增資機制。其三對不同的效績實行不同的分配形式,將國家財政支持變為對項目的支持,對優秀人才給予重獎。主要有提高人才崗位津貼,對兩院院士等不同的人才由市財政每月給予8000元、3000元、1000元的崗位津貼;妥善安置配偶子女;享受醫療待遇;建立高級人才療養制度;提高退休待遇和獎勵有重大貢獻的離退休人員。同時,對一些重要崗位,重慶市鼓勵試行年薪制。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創造性。目前,重慶市已有6000多個單位進行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四是抓住難點突破。養老保險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問題,是疏通“出口”的關鍵因素。重慶市在養老保險方面主要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人事、保障、財政、編制四部門發文對改制為企業和分流出去的人員統一納入養老保險,即離開事業單位的全部入保,留下的暫不入保。五是堅持內部消化為主,採取六條途徑予以妥善安置。(1)正常退休。凡改革時,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除副高職稱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可按有關規定辦理延長退休,其餘的一律退休;(2)提前退休。改革時,財政撥款和部分撥款的事業單位(不含參加了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年滿50周歲、女性工人年滿45周歲且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齡)滿20年,或者工作年限滿30年的工作人員,可按有關政策辦理提前退休,但市管幹部和副高級及其以上職稱者除外。高溫、高空等特種行業人員,可再提前5年。提前退休人員享受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其經費來源渠道不變。(3)提前離崗。改革時,接近法定退休年齡(不超過3年)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原則上都應提前離崗,但市管理幹部和副高級以其以上職稱者除外。其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提前離崗年齡可再放寬2年。提前離崗人員不占事業單位編制,不晉升職員職務和技術職稱,其工齡連續計算,工資福利待遇同在職人員相同,經費按原來渠道解決。(4)辭職辭退。經單位批准辭職的,可由單位視財力狀況,酌情給予一次性的補助費。被辭退人員符合領取辭退費條件的,由辭退單位按規定標準發放辭退費。(5)自謀職業或進入企業。凡自謀職業的人員創辦科技、經濟實體,稅務、工商部門應在國家規定政策範圍內予以支持。(6)下崗待聘。下崗待聘期限為兩年,第一年為待聘期,第二年為託管期,待聘期內享受本人原基本工資(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託管期內享受原本人基本工資固定部分,但不得低於市政府規定的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託管期滿仍未就業的,可按規定辭職或予以辭退。同時,重慶市對轉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人員和被撤消的單位人員的分流安置,也分別做了規定。六是建立了人事爭議仲裁制度,開展了人事爭議仲裁工作。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出台了《人事爭議仲裁條例》,在人事爭議仲裁沒有和司法接軌的情況下,為保證仲裁順利執行,重慶市政府制定了仲裁保障條例,將仲裁執行與否直接於被執行單位的領導人的考核、晉職、增資等待遇掛鈎,保障了仲裁結果的順利執行。重慶市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現有委員21名,市政府主管人事工作副市長任主任,設副主任5 個,人事局局長任常務副主任,組織、紀檢、監察、司法、勞動、財政等部門領導人為委員。委員會下設仲裁辦,與人事局仲裁處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主任由仲裁處處長擔任,副主任兩名,分別由仲裁處兩位正處級調研員擔任。仲裁委員會共聘請專、兼職仲裁員22名,其中專職仲裁員3名,兼職仲裁員19名,分別由人事局各業務處室處長(主任)和市級部分綜合部門、市級司法機關人事(幹部)處處長擔任。目前,全市40多個縣(市)區都成立了仲裁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截止今年8月份,重慶市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共受理人事爭議仲裁案件48件,調解和仲裁結案29件。

二、關於重慶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在"領導"層面作文章,發揮"重磅炮彈"的轟擊作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老大難問題及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事改”辦都是通過市委、市政府這個層面解決的,威力大,效果明顯

(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注重發揮政策的指導作用。至今,重慶市已出台47項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法規,整個改革過程政策規定明確,實施起來有法可依,相對減輕了實施層面的工作難度。

(三)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造勢作用。重慶市委宣傳部、人事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宣傳報導工作的通知》,做出了一些嚴格的、必要的政策性規定,並且通過動員會、學習會、現場會、新聞發布會、宣傳月等形式,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將改革精神傳達到家家戶戶,將改革完完全全地置於全社會的關注之下,激發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大督導和通報力度。“事改”辦經常深入到各個縣區、行業系統、事業單位進行督查指導,增強了改革的針對性。建立了“事改”進度定期報告和通報制度,各縣區、行業系統定期按規定上報“事改”進度,“事改”辦匯總後在全市範圍內進行通報,對積極的予以表彰,對不積極的進行批評。

(五)妥善處理改革中出現的人事爭議仲裁事項,為改革保駕護航。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點多面廣,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調整,出現各類人事爭議在所難免。重慶市仲裁辦本著先調解,後仲裁的原則,依據有關政策,對人事爭議進行妥善處理,一方面維護了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極大了保障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

(六)對重慶市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幾點憂慮。(1)提前退休政策、離崗退養政策加大了財政負擔。重慶市雖然在經濟總量等方面位於全國前列,但窮困人口多的現實問題也不可忽視。提前退休和離崗退養等於是政府在10年內用錢養了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提前退休和離崗退養的人員,一部分是空編空崗後新進的人員。(2)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到底改成什麼性質的企業。改制為企業不能單純的視為政府斷奶,要積極探索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實現的有效形式,要允許社會資本參與事業單位的改制,形成多元投資混合所有,並引入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降低改革成本,儘快將潛力轉化為優勢,轉化為生產力,不能再走國有企業改革的老路——死了再改或者半死不活了再改。(3)養老保險制度不能儘快完善,改革的後勁不足。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只能算是不痛不癢的小改小革,一旦出現反覆和反彈,政府為此付出的成本將更大。

三、對銀川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議

(一)千方百計調動領導層的積極性。“事改”工作要多請示,多匯報,多吹風,要多請領導同志參加“事改”工作會,要將“事改”風不時地吹進主要領導同志的耳朵,切實引起領導層的關注。

(二)加強宣傳。集中起來,用一到兩個月時間,在市屬廣播、電視台、報刊進行“事改”專題宣傳,造聲勢,鼓士氣。要樹立一些改革典型,進行重點宣傳,增強可比性。同時,市“事改”辦要通過編寫“事改問答”等形式擴大技術層面上的宣傳,切實指導各實施單位的改革。

(三)要充分發揮“事改”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督導作用,切實調動各參與部門的積極性。當務之急,要印發一個要求各部門積極做好“事改”相關工作的通知,從工作紀律、目標考核各個方面,對各縣(市)區、各行業系統進行督導,凡工作不積極,不按要求制定政策、編報方案和推進改革的,年終取消縣(市)區和行業系統及其主要責任人的評優資格。要建立定期匯報和通報制度,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促的改革機制。

(四)儘快落實各級“事改”辦的人員、經費、辦公場所、辦公設備,使之儘快開展工作。尤其是“事改”辦所抽調的人員一定要精幹、務實、好學、善思、能寫、不怕吃苦,要抽“賢人”而不能抽“閒人”,扎紮實實搞好政策研究制定、信息宣傳、日常協調督查等基礎性工作,從組織上保證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五)市“事改”辦及相關部門要抓緊時間研究制定“事改”各項配套政策,為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尤其是儘快制定出收入分配、養老保險等關鍵性制度。收入分配政策要注意將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充分結合起來,可根據不同行業和創收能力高低進行分配形式的選擇。具體到崗位和人上,要充分考慮崗位的重要性和貢獻的大小,要將激勵創業部分(活的部分)的作用最大可能地體現和發揮出來。養老保險政策制定要注意不同行業不同政策,不同人員不同政策、不同年齡段不同政策。原則是所有新錄(聘)用大中專畢業生或從參保單位(企業)調入事業單位的全部要入保,所有從事業單位出去的除公考錄入公務員隊伍或上學深造的外一律要入保,留在事業單位的也要按照一個相對時間段(工作年限5年以下或10年以下)靈活入保。要成立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出台符合銀川市情的人事爭議仲裁條例或辦法,對改革中出現的各類人事爭議案件依法仲裁,保障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總之,制定的各項改革政策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學性,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短視和滯後。一些關鍵性政策一定要經過市委、政府兩會研究通過,能聯合組織部及其他業務部門印發的檔案一定要聯合印發,提高檔案和政策的效力。

(六)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要”量力而行“。無論是政策的出台,還是具體操作,都要符合政府和單位的財力情況,改革是為政府和單位輕裝,不是自我加重負擔,尤其是改革的代價不能全部由政府承擔。

(七)改革切忌“換湯不換藥”,搞簡單的置換。事業單位改制為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的一定要注意改革思路、機制、措施到位,要積極引入現代企業制度和競爭機制,鼓勵社會力量以技術、資金、管理、專利等要素參與事業單位的改革、重組,切實搞活管理機制和經營機制。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
2024年單位考察報告(4) | 返回目錄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 

站領導: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羅旭萍參加了由廣州市人才培訓中心組織的赴重慶進行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學習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與重慶市人事局事改辦、人事爭議仲裁處及重慶市渝北區人事局、重慶市衛生局等部門就開展聘用制度、崗位設定、未聘人員分流安置、分配製度、社會保險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的先進單位座談交流。 

重慶市人事局是國家人事部推薦的改革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們在聘用契約制和工資改革方面做得較好,從1999年開始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發了39個配套檔案,通過強化行政手段、抓宣傳、抓培訓,開展試點,帶動全市2萬多個事業單位,30多萬名職工簽訂了國家人事部統一印發的《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契約》,簽契約率達95%,有1.6萬名職工分流。他們在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時,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編制具體崗位設定,明確責、權、利、義,競聘上崗、簽定契約。對不同類型的人按項目管理,按成本、效益分配,對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度,分5個等級按相應崗位管理;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按工作能力和業績水平設定崗位工資;工勤人員按崗位等級規範,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許可權。改革後實行崗位工資,績效工作。對全額撥款單位,國家發的部分不改,其它部分與績效掛鈎。 

二、職工的養老保險問題。養老保險解決不了,改革是很難進行的。現重慶市對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但對財政核撥的事業單位還不能按養老保險制度執行。 

三、改革的優惠政策。為穩定隊伍,採取老人老辦法,保護老同志。對工齡滿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提前5年離崗退養。申請離崗退養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晉升一次(最多晉升兩級工資)至正常退休年齡計算退休工資。 

四、落崗問題。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機構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轉變,原則上不精簡人員。對競聘落崗人員,按原職務保留國家財政給的待遇,給予換崗。待聘人員,一年內單位給予2至3次上崗機會,不上崗的,一年後,交人才市場,由人才市場推薦2至3次上崗機會,仍不上崗的下崗。 

據本次考察帶隊的廣州市人事局工資福利處的潘建明處長說,廣州市擬定今年對事業單位進行聘用契約制管理。 

附屬檔案:1、重慶市人事局關於事業單位在試行人員聘用制度中有關問題的解答意見 

2、利用分配的“槓桿”原理尋求事業發展最佳支撐 

3、以調整機構編制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二oo四年四月六日 

附屬檔案1: 

重慶市人事局關於事業單位在試行人員聘用制度中 

有關問題的解答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事局,市級各部門人事(幹部)處,市屬事業單位人事部門: 

目前,全市貫徹實施《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XX]35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渝府發[XX]37號,以下簡稱“37號檔案”)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反映和提出了一些操作性、政策性的具體問題,為在我市全面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經研究,現就實施中的有關問題解答如下: 

一、關於聘用制度適用範圍問題 

1.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是否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集體所有制事業單位參照國辦發[XX]35號和渝府發[XX]37號檔案規定,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2.全民、集體事業單位中混崗使用全民、集體性質人員,如何簽訂聘用契約書?簽訂聘用契約書後其人員編制的性質是否發生變化? 

全民、集體事業單位在編制範圍內,按照規定程式進入的全民、集體性質人員,均要簽訂聘用契約書。簽訂聘用契約書後,其人員的編制性質不變。 

3.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否試行人員聘用契約制度? 

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性質仍為事業單位,其工作人員應當按照37號檔案規定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4.事業單位中的勞動契約制工人簽訂的勞動契約,與事業單位聘用契約是否具有同等效力?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時,勞動契約制工人,應簽哪一種契約? 

事業單位中的工勤人員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試行人員聘用制度。對於已經按《勞動法》簽訂勞動契約的工勤人員,其勞動契約依然有效。待勞動契約到期後需要續聘時,應當按照37號檔案規定簽訂聘用契約書。 

5.社會團體中使用事業單位編制的專職工作人員是否與單位簽訂聘用契約書? 

使用事業單位編制的社會團體的專職人員(參照執行公務制度管理人員除外),都應當與單位簽訂聘用契約書,試行人員聘用制度。 

6.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以及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是否實行聘用契約制? 

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以及依照執行公務員制度管理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不屬於參照或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對象,並使用的事業編制,應依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簽訂事業單位聘用契約書。 

二、關於事業單位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聘用的有關問題 

7.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時,現有人員如何向聘用契約制人員過渡? 

在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時,事業單位的現有人員在首次聘用中,一般應參加競爭上崗,單位應按照“擇優聘用”的原則,從本單位現有符合崗位條件和要求的人員中優先聘用。 

8.事業單位現有管理人員超過職員崗位職數的,如何處理? 

事業單位現有管理人員超過單位職員崗位職數的,可暫按原行政職務確定職員職務,保留其原待遇,安排適當工作,逐步調整達到崗位職數的要求。本級職員崗位暫時超職數的,單位不得安排下一級職員晉升該級職員職務。 

9.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具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是聘用職員崗位還是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崗位? 

事業單位中,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具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原則上應聘用職員崗位。確因工作需要,也可同時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10.37號檔案明確《重慶市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辭職辭退管理辦法》(渝府發[1999]68號)停止執行,但還未試行聘用契約制的單位、人員和待崗未簽訂聘用契約書的人員,如單位給予辭退或本人要求辭職時適用什麼檔案和程式? 

還未試行聘用契約制的事業單位或已實行聘用契約制但未簽訂聘用契約書的人員在過渡期內需要辭職、辭退的,可按《人事部關於印發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辭職暫行規定的通知》(人調發[1990]19號)、《人事部關於執行〈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辭職暫行規定〉中有關問題的通知》(人調發[1991]14號)、《人事部關於印發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暫行規定的通知》(人調發[1992]18號)檔案執行。事業單位工勤人員申請辭職的,可參照以上19號和14號檔案規定辦理。 

三、事業單位職工簽訂聘用契約書中的有關具體問題 

11.《聘用契約書》第二條1款“乙方在xx崗位,從事xx工作”,如何填寫?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分為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三大類。 

職員崗位:二級(正)、二級(副)、三級(正)、三級(副)、四級(正)、四級(副)、五級、六級;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正高、副高、中級、初級;工勤人員崗位: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普通工。 

簽訂聘用契約書時,職員填寫“x級職員”崗位(不填任命的領導職務),從事“管理”工作;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又聘任了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填寫“x級職員”崗位,從事“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專業技術人員填寫“xx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工勤人員填寫“xx工”崗位,從事“xxxx”工作。 

12.事業單位現有人員在推行聘用契約制時是否實行試用期? 

關於在事業單位人員中實行試用期的規定,只適用於新進人員,並且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應包括在聘用契約期限內。現有人員在推行聘用契約制時和契約期滿續簽契約時,都不實行試用期。 

13.新接收的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與單位首次簽訂多長期限的聘用契約? 

新接收安置的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與單位首次簽聘用契約的期限不得低於3年,不約定試用期。 

四、關於解聘辭聘制度問題 

14.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費出國留學,是否可以與單位簽聘用契約書?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經

查看更多:
施工單位考查報告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考察報告
順義區鄉鎮企業家協會會員單位赴江、浙、滬參觀考察報告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