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經驗交流發言:注重育德內涵 提高德育實效

第三,校本課程。利用社會資源,三年級去真絲館,每個年段都有一個社會實踐基地。五年下來後,這些場所都必須去。五年級下個星期到奉賢,還要到禁毒館。學校還有走班課,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影篇、動手等等。還有一個極地館,編了一個教材,科學教師上。

三、落實行規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

課程化是學校德育特色。普陀區每個學校德育有個品牌,我們的品牌是“五吧”課程:石吧、線吧、粉筆吧、木吧、豆吧。人的智慧出在十指上,我們的校訓是手到、心到。通過“五吧”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德育只有課程化,才能作為學校特色保持下來了。短片〈〈培養有教養的金洲人〉〉。老校長提出兩句話:細枝末節抓規範,持之以恆抓落實。讓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

第一, 以五個特別為抓手,落實行規教育。行規教育一定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我們結合金洲實際,具體為五個特別:懂禮貌、守紀律、講誠信、講衛生、愛學習。班主任組織學生討論:五個特別到底有哪些?一年級和五年級討論的不一樣。一年級只會說:見到老師打招呼;高年級學生會說到學生、家長、老師不同人物。各個年級制定年級標準,進行落實。行規教育要課程化,我們編校本教材,有了教材,就落在實處。教材分班級編。根據孩子說的來編。教材編了以後,可以系統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教會孩子如何講禮貌?

第二, 細枝末節。靜校、上廁所,都抓細節。一年級孩子進校,教孩子怎么上廁所,怎么洗手,怎么走路,怎么慢慢走,怎么用餐(兩個靜、淨)。衛生小苗苗、小天使,讓學生圍繞五年特別要求,自己去取名字。家長感覺將孩子送到金洲來,感覺孩子說話輕輕的,會熱情地招呼人。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不管時代怎么發展,個性怎么張揚,傳統的教養與禮貌不能丟。

四、教會孩子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德育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靈魂。學校教書是為了育人。怎樣來培養人?主要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有很多,抓住哪一點來培養孩子,我們始終覺得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一個人有愛心,有正義,這是做人的底線與主流,人的價值觀。這是我們的指導思想,通過一系列途徑達到這一點。

第一,從愛媽媽的系列活動中,讓孩子感受母親的偉大。學校有感恩節。每個年級開展不同的活動,五年五個活動,潛移默化,藏在內心。一年級開展負重障礙前進賽。二年級寫我愛媽媽的兒歌。三年級寫名字的來歷。四年級詳細問媽媽是怎么出生的。開家長會時,跟家長講,讓家長告訴生孩子的艱辛。五年級給父母做一份早餐。給爸爸媽媽寫一封家書。要求班主任結合班級實際,開展我給媽媽一次驚喜的活動。讓孩子動腦筋想:如何給媽媽驚喜?四心孝敬模式:常問好、講禮,讓父母舒心;多幫忙、當助手,讓父母開心;勤學習、愛動腦,讓父母放心;遇事情,多商量,讓父母順心。期初期末發調查表,了解學生在家裡的表現。二年級還有家庭崗位責任書,讓孩子成為家庭的主人,不要成為家庭的皇帝。從慰問活動中,讓孩子體驗奉獻、愛的快樂。我們學校的感恩節,組織孩子感恩身邊的人,去敬老院,去社區老人家裡開展慰問活動。在慰問活動中,學生表演節目。學校有家長志願者,去之前,事前培訓,哪個孩子先說,怎么說,贈送禮物,和老人交流,老人非常開心。居委會給學校送來錦旗。當你給愛給別人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快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是愛心,體驗的是快樂,這是做人的準則,從愛家人到愛身邊的人。從環保活動當中理解責任的含義。學校有一個環保活動,hbfp活動,環保扶貧。這項活動十幾年來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蓮 山~課件]每一個月,讓孩子把家裡的廢品帶到學校來,收集了張板公布,將賣廢品的錢成立基金,捐給發生地震、海嘯的地方。每一次愛心捐款,不是讓孩子從家長那裡拿錢,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個社會的小公民,要為社會盡責任。每個班級把廢紙扔在盒子裡,垃圾回收變資源。讓學生知道地球只有一個,資源有限。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培養孩子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四、爭取家長資源。

我們學校有校級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有文化素質、有責任,各方面有能力,每學期召開家委會,他們一心一意為學校出謀劃策。家委會每學期進學校,一日校長制。他們可以聽課,可以跟老師聊天,觀察孩子。這些家長是單位的領導,有管理經驗。舉一個例子,其中考試以後,二年級家委會過來,他們有一個召集人,他們會討論,各自聽什麼課;重點查哪項常規工作,衛生,圖書閱覽。主要負責的把情況反饋給學校。他們走進學校,等於代表學校多一個人監督學校、管理學校。他們的評價跟我們不一樣。觀察孩子的表現,孩子上課說話,看老師怎么引導。還有一個家長義工制,校門口家長輪流值勤。家長積極性很高。每個班級發徵詢表,徵詢家長願意參加哪項活動。要布置教室,哪個家長想參加;要上英語興趣課,哪個家長來;家長會插花,美育節請他們來。還有家長參與制。一年級下半學期家長開放日,看錶演、聽課、聽匯報,活動結束後,要填意見反饋表。三年級過集體生日,家長都要來。畢業慶典,所有家長都參與。

做德育工作並不是需要理論,而是要不怕得罪人。班主任要腿勤,要考勤。班主任每個月要考評。進行示範班主任、特色班主任、班主任新秀評選。通過制度評比,保證隊伍規範、有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