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全體教職工大會講話稿

第二個問題,履行職責,嚴謹教學,上好每一節課。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的這一職責決定了教學是本職工作的第一要務,做一名教師,首先要教好學,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農民要種好地,工人要做好工,種不好地的農民不是合格的農民,做不好工的工人不是合格的工人,同樣,教不好學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教師必須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嚴謹教學,上好每一節課。這裡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要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這是教學的常規,教學的基本環節。要認真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我們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過去中學裡面智商高、接受能力強、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了,他們普遍處在中下游水平。學情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必須把課教好,怎么辦?教師就要根據學情的變化,在充分掌握課程內容、明確知識重點的前提下,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聽得懂、學得進。我們能不能多提倡分層教學?學習輕鬆的學生一種教學方法,讓他們學得多,學習困難的學生一種方法,讓他們學得進,這都可以探索,沒有探索就沒有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要認真上課。一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一晃就過去了,學生能不能學到知識,能學到多少知識,這四十五分鐘至關重要,我們講,要向課堂要質量、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就是講的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堂上,老師可以多講,可以少講,可以精講,可以略講。這一切都必須根據需要而定,目的是讓學生樂學、愛學、聽得懂、學得進。什麼不講是不行的,你什麼都不講,學生知道學什麼?學生能學到什麼?曾經有個學生跟我講起,我們一位老師一進教室就說:大家自己看書。這樣的老師怎么能教好學生?你面上講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可我們的學生不是大學生,是需要老師引導教育的時期啊,老師不教,學生怎么能會?這樣做,輕鬆了自己卻苦了學生;要認真批改作業。作業批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成果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課後輔導學生的一個有效手段。作業批改不僅僅是對學生作業的評判,老師作業批改是否認真,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起著強烈的暗示作用。你批得認真,學生就會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和作業,你批得潦草,學生就會以散漫的態度對待,作業批改是與上課一樣的。我見過許曉欣老師的作業批改,許老師很年輕,那作業批改得相當規範,批語一絲不苟,這樣的態度,學生看了好意思不認真學習、不認真作業?第二個層次,認真考核。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優劣的有效手段,也是督促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對於學生的考核要認真,不能走過場,考核走過場了,學生就對學習掉以輕心,反正學不學一樣,學好學壞一個樣,譬如講考試,考試是考核的一部分,考試的時候不認真,作弊的學生還能考個高分,還學什麼?這就失去了考試的意義和作用了。所以講,考核要認真。考核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因地制宜,也要與時俱進。過去,對學生學習的考核主要以試卷考試為主,現在,學情變了,考核的方法能不能改變一下,創新一下?教學可以分層,考核能不能也分層進行?包括作業的布置也可以分層啊,當然,這樣做勢必增加考核人員的負擔,加大考核人員的壓力,但教師的職責是什麼?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是教會學生。第三個層次,要認真管束。我們講,對於學生,教師要教育,要引導,更要管束。不管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不管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要管學生,對於問題學生要敢於管,更要善於管。在管理學生這方面,我們學校有一個現象,就是學生管理人員敢管,普通老師不敢管,班主任敢管,科任教師不敢管。學生有問題了,輕則不理,重則就去找學生的班主任,這樣做怎么行呢?老是去找班主任,那你科任教師的威信還有嗎?學生還會聽你的嗎?自己的學生管不住,還能上好課嗎?有老師會說,現在的學生哪敢管?一管就出毛病。是,從國家到學校都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係。但不是說不讓管學生,只是不讓諷刺、挖苦、歧視、侮辱學生,不讓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沒說不讓管。學生進校就是接受教育的,管學生是學校的職責,也是教師的職責,教師不僅要管還要認真管。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有《學生守則》,有《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有《學籍管理規定》,這一切是做什麼用的?就是規範學生,裡面的規定就是學生行為的準則,違犯了就要管,放任不管就是教師的失職。我剛來的時候聽過這樣一件事,我們學校商務旅遊部四十名學生到青島商務學校學習,幾天以後,紛紛鬧著要回來,說是那裡的人欺負他們,後經查實,不是這么回事,怎么回事呢?是青島商務學校管理太嚴格,我們的學生受不了了,人家不讓學生奇裝異服,我們的學生非要奇裝異服,人家不讓學生上課帶手機,我們的學生非要帶手機,人家不讓學生出校門,我們的學生非要出校門。我們的學生在學校散漫慣了,到了那裡怎能受得了?還不變著法兒、任著性子鬧?後經教育,這些學生也不再鬧了,老老實實在青島學習,後來發展也不錯。這件事說明什麼問題?一是說明我們的管理不嚴格,或者說我們不敢管;二是說明學生是需要管而且可以管好的。我們不否認,現在的學生確實比以前難管,一個家庭就一個孩子,祖輩、父輩兩代人都寵著一個孩子,在家裡,孩子又是太陽,又是小皇帝,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導致親職教育嚴重缺失,這種教育的缺失正需要學校來彌補、來矯正。學校有規定,只要學生違犯了規定,教師就要教育,就要管束。在這裡,也請老師們放心,只要你管得對,管得有理,學校是堅決支持你的。我們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千方百計把學生留住,不管學生出現什麼問題。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從小的方面講,這是害了一個孩子,一個家庭,從大的方面來說,這是誤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試想,孩子不成器,家庭能幸福嗎?公民不成器,國家能強大嗎?教師不負責,每個人都不負責,社會就是一盤散沙,何來中國夢?這一點,日本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日本的學校,學生第一次違紀,學校提出警告,第二次違紀,立即讓家長領回家,被領回家的學生以後想到別的學校,對不起,沒學校會接收。所以日本的學生極少違紀的,他們從小就自覺養成了極強的組織紀律觀念。學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管,就沒有教不好的。對學生,教育是手段,該表揚的表揚,該獎勵的獎勵,該處分的處分,該開除的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