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黨支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繼續和深化,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是順應人民新期待、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民眾血肉聯繫的重要步驟。這對於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統一思想、推動工作,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階段性產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領我們事業全面發展,指導整個科學發展時期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思想已全面深入人心,尤其是從黨的十七大以後,科學發展觀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深刻反映了人民民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科學發展觀日益凸現出強勁的真理力量,日漸主導中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日趨成為全黨全民的自覺行動。但是,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要全面掌握這一科學理論體系並運用於指導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必須通過深入學習實踐,才能夠取得實效。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們的事業發展,就要牢牢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發展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經濟發展與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相協調,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和諧。社會要取得和諧,關鍵在於取得共識,共識的基礎在於價值的認同。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共同思想是中華民族價值認同的基礎,公平正義、求同存異是普世的價值,是世界取得和諧的唯一途徑。在科學發展時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與社會發展水平適應的社會公正,確立機會均等的社會行為準則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本途徑。在求得共識的基礎上,妥善處理各種利益紛爭,實現公民利益訴求有序表達和回應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必要手段,要積極培育公民意識,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引導公民投身公共事務進程,將利益訴求用確定性的方式表達,完善社會基層機構的自治方式,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公民公共事務管理實踐探索,構建新型的社會治理機構和政府公民的互動關係。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建設,特別是要強調社會公平基礎的教育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國家建立基本公共產品目錄,在科學發展時期基本做到基本公共產品全覆蓋。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們的各項事業發展,就要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要進一步改進黨的執政方式,逐步形成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模式。為此,要高度重視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特別是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當前要切實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確保取得實效。通過深入學習、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把全黨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這是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事業,做好各項工作的關鍵。

正確把握學習實踐活動的總要求,緊要的是緊密結合各自具體實際來落實。我們黨員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民眾得實惠,是總要求,更是可以實現的目標。讓黨員受教育,就是使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科學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這裡的關鍵是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在要不要科學發展、怎么樣實現科學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形成共識。使科學發展上水平,就是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正確思路和自覺行動。這裡的關鍵是通過學習實踐活動,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讓人民民眾得實惠,就是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這裡的關鍵是通過學習實踐活動,解決黨員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改進作風和服務民眾,更好地把握民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辦好民眾迫切希望辦又有條件辦的實事,讓人民民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作為研究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應該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指導我們如何科學的學習,平衡學習、娛樂和工作的關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我們要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要在理論學習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夠漸漸讓自己全面發展。發揮我們的創新精神,要充分展示我們的才華和熱情,不辜負學校對我們的培養和關懷,這樣我們才能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繁榮和發展。